如花似玉螓首蛾眉借诗经中
谈起《诗经》,就不得不说比喻。比喻是文学创作中最常用也是最经典的修辞手法,人们称其为“艺术中的艺术”,在《诗经》中更是随处可见,运用程度也高,包括明喻、暗喻、借喻,其成语也具有浓厚的比喻性。比喻的运用让《诗经》抽象深奥的内容变得浅显易懂,也使其语言形象生动富于变化,奇巧新颖,具有很强的表现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许多成功的比喻依然沿用至今。
一、明喻的使用
《诗经》成语中的明喻即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一般情况下用“似”、“如”等比喻词作为连接。例如泪下如雨,源自《邶风·燕燕》:“瞻望弗及,泣涕如雨。”文中出现了很明确的本体与喻体,把泪水比作下雨般一样往外淌,形象地写出了卫君送妹妹出嫁时忧伤的心情,形容极度悲伤。这是一首卫君送给将要出嫁的妹妹的诗,通过比喻直扣主题,表现了兄妹之间的深厚情谊。
如花似玉,源自《魏风·汾沮洳》:“彼其之子,美如英”、“彼其之子,美如玉。”诗歌中的女子称赞自己的心上人无与伦比的美,其外貌“美如英”,内心“美如玉”,远胜过那些坐食俸禄的贵族官吏,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审美价值观。后来如花似玉用来形容女子的容貌秀丽出众。
如日方升,源自《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这首诗歌是朝臣写给君主的祝福诗,祝福君主的前程如同刚升起的太阳一般充满希望,比喻美好光明的前程刚刚开始。通过如此恰到好处的比喻,体现了臣子对君主的一片忠心。明喻将本体和喻体这两个原本毫不相关的事物巧妙的联系在一起,使本体具体形象化,便于读者理解与接受。
二、暗喻的使用
暗喻也称隐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且只现本体和喻体,现代汉语中通常会有“是”字来连接暗喻,但《诗经》处于古汉语范畴,因此没有比喻词。例如杏脸桃腮,源自《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杏花多为白色,桃花多为粉红色,原文是指女子的皮肤如同杏花那样雪白,腮部又似桃色般红润,白里透红。用杏花和桃花作比,形容女子容貌白里泛红,年华正茂。在本文中也指王姬和齐恒公双方年华正茂。
金相玉质,源自《大雅·棫朴》:“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原文用金玉与人作比,形容文王不但本质美好,而且注重自身修养;今泛指物的外表秀美而质地优异。
螓首蛾眉,源自《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直接用螓首和蛾眉作比,意为额头像螓一样宽广,眉毛像蚕蛾一样弯曲细长,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卫庄姜的美姿。暗喻没有比喻词,直接将本体和喻体相结合,结构紧凑,更具立体感,使读者能够联想到金相玉质的内外兼修、螓首蛾眉与杏脸桃腮的美姿。
三、借喻的使用
借喻只出现喻体而不出现本体,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例如哀鸿遍野,源自《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哀鸿”指悲哀鸣叫的大雁,原文直接将鸿雁代替使臣,写其在野外奔波哀鸣,无所定居,也体现了使臣对自己的劳碌奔波不为大多数人理解的抱怨之情。今比喻因天灾人祸而流离失所、呻吟哀叫的饥民。
蜩螗沸羹,源自《大雅·荡》:“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原文用蝉虫的鸣叫和热水的沸腾声比作商纣的朝政矛盾;今比喻嘈杂喧腾,纷扰不宁。凤凰于飞,源自《大雅·卷阿》:“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原文意为凤凰相依相伴飞翔;今多用于祝福新人婚姻美满,比喻夫妻和睦相爱。借喻的形式简洁、紧凑,虽然本体没有出现,但喻体直接代替了本体,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同样十分密切,本体的特征就通过喻体表现出来,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言简意赅。我们通过“蜩螗沸羹”中蜩螗的鸣叫声和汤羹的沸腾声就能感受到声音的嘈杂,纷扰不宁,言语简洁而形象逼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