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到底发现了什么用另一
大约在公元前年,佛陀在菩提树下,达到了“觉悟”的状态,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佛祖”,也叫做“觉者”,觉悟,主要想表达的就是一种突然惊醒、突然醒悟的感觉,在此之后,佛陀创立了思想,至今延续了近三千年的时间,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什么是觉悟呢?是创立了一套理论思想,还是突然发现了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来看一下,他到底觉悟了什么?大家好,我是白同学,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菩提树下的觉悟。
菩提树下的觉悟
佛陀生活的时代,大约是在公元前年左右,大概相当于我们的春秋时期,和老子也就相差几年的时间;在老子和佛陀之后,全球范围内,才迎来了一次思想大爆炸,直到这个时候,东方的百家争鸣和西方的苏格拉底,才逐一出世,在这个时期,五行学说就相当于是量子力学,而泰勒斯的水本原说,就等同于是今天的相对论;之所以它们如此重要,是因为在当时,根本就没有人去思考,关于世界本源的问题,这个时期的人类刚刚解决了温饱,还没有来得及去探讨一些精神方面的问题,这个时期的大多数人,包括饱读诗书的知识分子,都将各种自然现象看作是天神的手笔,与我们现代人相比,他们就等同于是茹毛饮血的“山顶洞人”,那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子和佛陀发现了什么呢?为什么“山顶洞人”留下的资料,至今依然能够大放光彩呢?当然以下内容,可能存在一些不合常理的地方,说到底,这毕竟来自于年之前,如果感觉疑惑,可以将其理解为是神话故事,首先是关于世界起源的问题。
在起源问题上,佛陀表示无从谈起,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一个起点,如果非要给出一个定义,那么就只需要两个字——因缘,也就是说没有最初的起点,也没有最后的终点,书中说“亲与强力者为因,疏添弱力者为缘”,我们可以将种子理解为是“因”,将天气和人力看作是“缘”,因缘相互结合,这才出现了最后的“果”,所以我们能够定义这个真正的源头吗?显然不能,即算是我们今天定义了,那明天也会被另一个因缘所推翻,从而无始无终,就像是古人说阴阳二气,而我们今天说宇宙大爆炸一样,真理总是在不断地被推翻,这一点其实与诸子百家中的“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的观点相似,不管是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没有一个完全的尽头;既然世界的起源说不清楚,那世界的构成是什么呢?大家注意一下,接下来这个模型可能有些抽象。
首先世界的中心是须弥山,这个须弥山是一个两头大中间小的结构,是一个特别奇怪的形状,须弥山的周边是无尽的海,在海洋之中,还存在着几块陆地,也就是四大部洲,看过西游记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我们就生活在南瞻部洲,也叫做阎浮提,这个四大部洲就属于娑婆世界,娑婆,指的就是忍受,就是说这个世界中充满了苦难,众生皆苦就是源自于这里,另外在它其中,还存在着一千多个小洲,也就是大陆地之中的小陆地,在这些小洲上还有着欲界、色界和无色界的划分,我们再往大里说;一千个四大部洲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构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构成一个大千世界,到这里就结束了吗?还远远没有,无数个大千世界构成一个盘,20个盘才能构成一个华藏世界,那到底有多少个华藏世界呢?说不清楚,这个就是他所认为的宇宙构造,极其的复杂和庞大,听起来就像是今天的科幻故事一样,除了空间,还有时间……
因果的秘密
在时间问题上,他所表达的也很抽象,例如他所定义的时间单位是,一刹那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xūyú,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在这其中最小的单位不是秒,而是一刹那,这个一刹那,差不多就是0.秒,通俗点来说,就是我们的意识存在间隔,每出现一个念头,就会有0.秒的间隔,比如你正在看视频,突然觉得饿了,这是一个念头,听完这句话又觉得不对,这又是一个念头,这两个念头之间的间隔,就是0.秒,再通俗点来说,生活就等同于电影作品一样,我们看起来是一部完整的电影,但在佛陀眼中,看起来则是电影剪辑的后台,画面都是一帧一帧的;从更大的角度来看,整个宇宙也存在时间限制,例如小劫,中劫,大劫,一个大劫是亿万年,至于这个准确数字,我们至今也说不清楚,不过可以知道的是,我们所生存的宇宙,大约在亿年前形成,除了时间长短的问题,还有关于时间流逝的讨论,每个世界的时间流速都不同,色界天和地狱的时间,相对人间就要快很多,总的来说,他认为时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大家注意一下,这个时期的大部分人,还不知道什么是时间。
到了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如此复杂的世界,到底是自然形成的?还是某种生命创造的呢?在这个问题上,佛陀同老子一样,否定了神创论,甚至否定了神这个概念,只承认因果关系,也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因缘”,所谓的神,其实就是另一种生命,只不过这些生命的寿命更长,能量更大,除此之外,和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同样会消散,也同样要进入轮回,其实这算是一种无神论的观点,认为世界并没有一个人形造物主的存在,有的只是因果关系和客观规律,在他那个时代,这是一种十分新奇的理论,也是一种挑战权威的说法,当时大多数人都坚信天神的存在,甚至将神权与王权相互绑定,既然说到了生命体,那我们就再来看一下他眼中的生物种类划分,他口中那些能量更大的生命体,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生命存在六种形式,分别为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其实也就是古人常说的六道轮回,而这六类生命又存在四种繁衍方式,分别为胎生、卵生、湿生与化生,胎生通常指的就是人一类的哺乳动物,而卵生就是鸡鸭一类的动物,湿生指的就是依靠水份,就能生长出来的生物,比如蟋蟀、飞蛾,化生比较抽象,指的就是不依靠任何物质而生的生物,比如谷物放久了,自然就会出现小虫,这个就是化生,再比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从石头里化生出来,这个也算是化生;另外他也承认生物是存在进化的,当然也会有退化,比如人可以退化成为动物,而动物也有可能进化变成人,那更高级的生命是什么模样呢?各种各样,但大多都是人形,可以参考《山海经》,也有关于大人国、小人国,以及一目国一类的描述,模样千奇百怪,但大多都是以人形为主,例如奇光如来的国度,那里的人都巨大无比,普通人类在他们眼中,就像是小飞虫一样。
当然这是往大里说,往小里说,连空气中都充满了生命,一杯普通的水中,甚至就存在了八万四千只虫,但凭借肉眼根本看不到,就连人体中,也存在多八十多种寄生虫,当然这个只是佛陀的说法,如果大家觉得有些魔幻,那就权当是一个玄幻故事;除此之外,在修行道地经中,还详细说明了从第一周,到第38周的胚胎发育过程,与现代科学发现的一致,除了这些之外,他还研究了一些关于精神和意识的问题……
形而之上
现在人们对于形而上的问题,对于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一般都分为两个阵营,分别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就是科学的态度,一切证据都以物质为主,而唯心主义则偏向于精神,认为意识可以决定物质,反正不管怎么说,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世界的本体,要么是精神,要么是物质,它们之间不可融合,但释迦牟尼,却直接提出了一个全新说法,叫做“世界本体不可知”,或者说“在母体内无法觉知母体”,意思就是我们还是一个胎儿的时候,不可能知道自己是在母亲的腹中,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悖论,相同的说法老子也提到过,叫做“常无欲,以观其徼”,我们想要知道一件事物的本源,就必须脱离这件事物本身,想要了解这个世界的本源,就必须脱离这个世界,也就是说,不管是唯心还是唯物,只要我们还在这个世界内,就不可能真正了解这个世界,其实在尖端的科学家心中,这个逻辑是普遍存在的,我们越了解这个宇宙,知道的越多,就越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就越会出现“我们可能真的无法彻底了解这个宇宙”的想法。
那按照这个说法来看,人是怎么构成的呢?是物质为主?还是精神为主呢?他认为,人也存在一个不可知的本体,这个本体同时投射出了精神和物质,也就是说,人是精神和物质的统一体,它们相互融合,这才构成了人,而且缺一不可,举例说明,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属于人的意识,即算是他有着人的形状,那他也不算是一个人,同样世界也是这样,精神和物质相互融合、作用,这才产生了世界,产生了宇宙,着有点像是易经中的阴阳观念,在这里,他提到了“根尘入”的概念,什么意思呢?根是精神,尘是物质,入是尘作用于根的现象,听起来像不像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概念?二生三,就是根与尘,三生万物,就是尘作用于根后出现的入,从而演化出了万物,这个时期人们的思想,好像出奇的一致。
除此之外,佛陀还提到了逻辑学,其中逻辑分为四个级别,分别是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理无碍就是通晓了所有道理,而归根结底,道理是为我们做事服务,所以第二个叫做事无碍,在接下来还有“八识”,也就是心理学,分别为眼、耳、鼻、舌、身、意、末那和如来藏,是有关于身体和精神的更高级的内容,说起来比较复杂,其实我也不太理解,所有我们就先跳过;在此之后,还有一个叫做“平等”的概念,这个平等不是人人平等,而是众生平等,众生,就是所有生物,这个时候,有很多朋友可能会说印度的种姓制度,其实佛陀生活于古印度地区,而不是印度,准确点来说,应该是后来的尼泊尔,所以他本身并不支持种姓制度。
这个大概就是觉悟之后的内容,确实难以想象,他是如何凭借几天的时间,就将当时并不存在的一些学科,在另一个形而上的世界融会贯通的呢?这个世界到底是真的存在,而是一种理论构造呢?这个我说不清楚,对其中的哲学内容,我确实由衷的佩服,当然以上内容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如有错误,也感谢指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