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仙游盖尾人,必吃的ldquo

蛾饼

文丨黄玉清

本文发表于《莆田作家》,

△网络插图

  在外地生活的仙游人回到老家,必定都要吃一吃在外吃不到的蛾饼。“蛾”是海蛎的当地方言发音,但如果打成“海蛎饼”,我自己怎么看都觉得别扭,有一种不够正宗的仙游人的感觉。

  说起蛾饼,仙游县城和每个乡镇都有那么一两家人人都叫好的蛾饼店;如果同一地方的几个仙游人在这个点上不能达成一致的看法,那就不是吃的问题了,而是原则的问题。吃过这么多家蛾饼,我最喜欢的还是老家附近初中校门口的那个小摊炸的蛾饼。

  从我记忆的开始,摊主仿佛已然是一个老太太了,可是这么多年好像也没再变老。或许活到一定程度,年龄就真只是一个数字了。

  每天早上,她会在八九点时,不急不缓地挑着她那固定的担子来到校门对面的食杂店旁。担子一头是一个大红桶,里面是调好的原料:按一定比例把地瓜粉和进芋泥——这是一种平时不大食用的芋头做的芋泥,这种芋头产量高,直接煮食口感并不佳,但放在这里却成了美味必需品——再加一些葱蒜等五味菜。另一头是一些劈好的龙眼木柴和调好的酱油醋、碗盆筷子什么的。油锅灶具和小凳子平时一直寄放在食杂店。人一到,东西一放,整理整理一下,她仍旧不急不缓到附近熟悉的摊位那取已经切好的瘦肉和洗好的海蛎。折回来后,她往那小凳一坐,就开始炸蛾饼了。每天的量是固定的,卖得快,她就早收摊;慢了,就晚一点。

  后来从别人那听说了一些老太太的情况。据说她和丈夫不和,各过各的。乡下老人并不流行离婚,就单单分开过罢了。家里还有公公婆婆,公婆关系仿佛也不太好;所以,她婆婆和她过日子,公公和她丈夫过。人家都说,两个女人生活得不错,因为她会炸蛾饼,有经济收入,婆婆帮她一起种菜做家务;两个老男人就过得比较凄凉。

  这一两年,回老家好像很少再碰到她在那炸蛾饼,不知是生意太好收摊早了,还是她也已经做不动了。

欢迎大家下面留言讨论。盖尾通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1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