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墨清歡當代學人書法之仲威王家葵篇

近墨清歡:近墨堂當代學人書法邀請展

.5.22-6.05

上海|寶龍美術館4號廳

近墨堂書法研究基金會年9月始行“當代學人書法計劃”,該計劃旨在推動當下書壇關注書法作品的人文養成,推動書法藝術與人文研究的交流與融合。縱觀中國書法史,身兼書家、詩人、學人多重身份的文士不知凡幾,這些“手握靈珠”的書家在濡墨運筆、臨王摹米之時,往往多有著作行世。這一事實恰恰説明古代書家既有“血戰古人”的臨習功夫,更具飽讀詩書的知識養成。正是基於此,基金會推出“近墨清歡:當代學人書法邀請展”,該展覽邀請當代擅能書法的人文學者二十餘位,集中展示他們近年來所創作書作凡一百一十餘幅。相關書作我們將於公衆號陸續呈現。本期展示當代學人仲威、王家葵之書法。

近墨清歡

當代學人——仲威

      

        

          

仲威

            

上海人,上海圖書館學科帶頭人、研究館員,復旦大學特聘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西泠印社社員,上海書法家協會理事,上海文物鑒定專家委員會委員。長期致力於整理、研究上海圖書館收藏的碑帖,經過二十多年的整理,共經手25萬件碑帖拓片,從中發現碑帖善本數千件,達到國家文物一二級標準的碑帖珍本,多到七八百件,使上海圖書館成為全國石刻拓片收藏數量最多的公藏機構。著有《古墨新研——淳化閣帖縱橫談》、《翰墨瑰寶——上海圖書館珍本碑帖叢刊》、《中國碑拓鑒別圖典》、《善本碑帖過眼錄》(初編、續編)、《碑帖鑒定要解》、《紙上金石——小品善拓過眼錄》、《上海圖書館善本碑帖綜錄》、《碑帖鑒定概論》等。

          

        

      

    

近墨清歡

展出作品

隸書

紙本

35×cm

識文:讀書便佳。己亥十二月初三日,雲峰山訪碑歸來,仲威書於慕松軒。

鈐印:仲威印信(白)

          

        

      

行書

紙本

69×70cm

識文:歲得於華上皇。鈐印:仲威(白)、慕松軒(朱)識文:石旌事,篆銘不朽。詞曰也。迺裹以玄黄之幣,藏,午歲化於朱方。鈐印:慕松軒讀碑記(朱)、仲威讀碑(朱)、阿彌陀佛(白)

識文:真侶瘞洪流前固重□唯髣髴事亦□相此胎禽,浮,山之下,仙家,未遂吾□。鈐印:慕松軒金石文字記(朱)、仲威(朱)

識文:爽塏勢掩華亭爰集厥土,惟寧後蕩表留。鈐印:仲威之印(白)識文:江陰真宰丹杨外仙尉,夅山徵君。鈐印:平安(朱)、仲威印信(白)

識文:龔定庵詩云:欲與此銘分浩逸,北朝差許鄭文公。浩逸二字亦可為寉銘定評。己亥冬,焦山訪碑歸來,據五石初拓臨出。仲威。

鈐印:慕松軒仲威考釋金石文字記(朱)

*該作品已被嘉德徵集,僅限網絡展示。

          

        

      

    

隸書

紙本

×70cm

識文:君德明明,炳煥彌光。刺過拾遺,厲清八荒。奉魁承杓,綏億衙疆。春宣聖恩,秋貶若霜。無偏蕩蕩,貞雅以方。寧靜烝庶,政與乾通。輔主匡君,循禮有常。咸曉地理,知世紀綱。己亥十二月五日,山東雲峰山訪碑歸來,節臨《石門頌》于慕松軒。仲威。

鈐印:仲威之印(白)

草書

紙本

×35cm

識文:古今阻絕,無所質問。設有所會,緘秘已深。遂令學者茫然,莫知領要,徒見成功之美,不悟所致之由。庚子三月十九日,慕松軒仲威書。

鈐印:仲威私印(白)、金石癖(朱)

          

        

      

    

隸書

紙本

×34.5cm識文:孔子近聖,為漢定道。自天王以下,至於初學,莫不驥思,嘆仰師鏡。顏氏聖舅。己亥冬十二月,山東雲峰山訪碑歸來,節臨朵雲軒藏明拓《禮器碑》於上海圖書館。仲威。

鈐印:仲威之印(白)

草書

紙本

70×69.5cm識文:適太常、司州、領軍諸人廿五、六書,皆佳。司州以為平復,此慶慶可言。餘親親皆佳。大奴以還吳也。己亥十二月三日,仲威日課。

鈐印:仲威之印(白)

          

        

      

    

近墨清歡

當代學人——王家葵

王家葵

            

年生。字曼石,齋號玉吅,四川成都人。年畢業於成都中醫學院藥學系,年取得醫學博士學位,現為成都中醫藥大學藥學院藥理教研室教授、四川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著有《近代印壇點將錄》、《近代書林品藻錄》、《石頭的心事-玉吅讀碑》等著作。

          

        

      

    

近墨清歡

展出作品

      

        

          

            

篆書

紙本

23×.5cm识文:聽松。略向畫圖曾半面,石牀定許聽松風。宋賢句也。無錫惠山寺大同殿外有大石牀,鎸“聽松”篆字,《志書》謂李少溫手筆。審結構略近似,神采稍遜色,真贗遂成聚訟。檢皮襲美《惠山聽松庵》詩,云:“千葉蓮花舊有香,半山金剎照方塘。殿前日暮高風起,松子聲聲打石牀。”“聽松”篆書之側有宋政和四年張回等題刻,謂松石相望十步外,回等以不符詩意,乃移石就松。然古人聽松乃聽松風、松濤入耳,使人暢懷。昔茅山陶隱居特愛松風庭院,先植松樹以聞其響,是其證也。“聽松”字或即張回書,錯會古人意者。字殊不惡,因戲摹一紙,兼書淺見。己亥秋分後一日,成都曼石王家葵隨筆。

鈐印:王家葵印(朱)、玉吅齋(白)

*該作品已被嘉德徵集,僅限網絡展示。

行書

紙本

69×23cmx2識文:欲於集解徵丹菉,唯以前言著石徑。......己亥冬月大雪後五日,成都曼石王家葵。

鈐印:王家葵(朱)、玉吅(白)

          

        

      

    

篆書

紙本

×17cm×2

識文:世外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己亥冬月長至後三日,成都曼石王家葵玉吅齋隨筆。呵凍作篆,不能婉通,貽方家笑耳。

          

        

      

    

行書

紙本

23×53cm

識文:《孔子家語》曰:“食水者乃耐寒而善浮,食土者無心不息,食木者多而不治,食石者肥澤而不老,食草者善走而愚,食桑者有绪而蛾,食肉者勇而悍,食氣者神明而壽,食穀者智慧而夭,不食者不死。”而《神仙傳》曰:“雖食者,百病妖邪之所鍾焉。”所食逾少,心開逾益,所食逾多,心逾塞、年逾損焉。《博物志》論服食養性延命錄引《神農經》亦有此。己亥冬,家葵。鈐印:王家葵印(白)、玉吅齋(朱)

          

        

      

    

行書

紙本

97×24cm

識文:修篁奇石對庭隅,磊落襟期愜此軀。料得子猷耽雅癖,碧琅玕影日相娛。《題修篁奇石圖》。煙水煙山烟樹昏,茅檐深著米家邨。高人耑享安闲福,無論陰夝不出門。《為墨林作山水扇寫題》黛痕濃抹亂山影,神韻何須淡處求。眼底煙雲橫春藹,徘徊好待月輪秋。《為幼节畫扇再題》道人寫竹並枯叢,卻使禪家氣味通。大樹絕無花葉相,一團蒼老暮煙中。題《古木竹石圖》。蒲作英題畫。己亥冬月,成都曼石王家葵。

钤印:王家葵(朱)、玉吅(白)

          

        

      

    

??參觀預約??有興趣的觀眾,可掃瞄下方寶龍美術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69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