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此诗,是写唐玄宗杨贵妃爱情的经典诗
唐玄宗跟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唐代有很多诗人都写诗歌咏过,盛唐有李白的《清平调词三首》,中唐有白居易的《长恨歌》,晚唐则有李商隐的《马嵬二首》。
今天小楼推荐《马嵬二首》的第二首,这一首诗中的第三联尤为绝妙。
马嵬二首(其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一、全诗解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这一联反用白居易《长恨歌》中“忽闻海外有仙山”之意。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听说海外有仙山,便派方士作法去寻,方士在海外仙山找到杨贵妃,杨贵妃告诉方士,玄宗与她曾有生生世世为夫妻的誓言。
李商隐用“徒闻”二字加以否定,并说”他生“再为夫妇之事,渺茫难卜,而今生却生死异路。言外之意,今生尚不能同生共死,他生之事,无非空言。
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宵柝(tuò):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筹:计时的用具。
这一联以夜中报时的“宵柝”与“鸡人”对比,从一个极小的视角,写出了唐玄宗马嵬之变时的狼狈。虎旅禁军,本是护卫皇帝之军,前缀”空闻“二字,便以透露中宵柝中有不祥之音,下承“六军驻马”的兵变之事。鸡人报晓,是原本皇宫中报时,今无复闻,象征着唐玄宗曾经富贵安宁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此日”句:叙述马嵬坡事变。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七夕笑牵牛:唐玄宗与杨贵妃曾于七夕感叹牛郎织女之事,并发下生生世世为夫妇的誓言。
此联上句写马嵬兵变,六军不发,下句写七夕夜月,共立誓言,两相对比,讽刺玄宗沉迷女色,荒废朝政,才导致了今天这样不可挽回的局面。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四纪,古代一纪为十二年,玄宗在位四十四年,取其成数为四纪。
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
尾联说唐玄宗当了四十几年的天子,却守护不住一个杨贵妃,尚不如普通百姓夫妻那样能白头偕老。
二、第三联妙在哪里?
1)对仗精巧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一联,首先在对仗上异常巧妙。
《瀛奎律髓》中评:“六军”、“七夕”、“驻马”、“牵牛”,巧甚。善能斗凑,“昆体”也。
“六军”与“七夕”,一言军队,一言时节,本不能对仗。然有数字相对;”驻马“与“牵牛”,“驻马”是动词加名词结构,“牵牛”纯是人名,两者更不对仗,但是从字面上看,“驻”与“牵”都是动词,“马”跟“牛”都是动物名词,两者不但相对,而且对得很好。
这一联完全是写不同时间的两件事,李商隐却能凑出如此精妙的对仗来,不得不令人叹服。
2)句法高妙
这一联的另一妙处,便是用了逆挽句法。
清人朱庭珍说:“此二联皆用逆挽句法,倍觉生动,故为名句。所谓逆挽者,倒扑本题,先入正位,叙现在事,写当下景,而后转溯从前,追述已往,以反衬相形,因不用平笔顺拖,而用逆笔倒挽,故名。且施于五六一联,此系律诗筯节关键处。……二诗能于此一联,提笔振起,逆而不顺,遂倍精采有力,通篇为之添色。
简单来说,上句写马嵬兵变,但却只写到六军驻马,没继续写陈玄礼逼唐玄宗杀杨贵妃,也没写唐玄宗无奈赐死杨贵妃,而是突然逆入当初两人在七夕之夜盟誓之情景,是为逆挽。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人们对马嵬兵变的故事已经很熟悉了,直写下去诗也就没有什么可读性了,是以诗人不再叙写人们已经知道的事实,而以玄宗贵妃七夕盟誓之情景逆挽,映衬今日六军不发请诛贵妃之情景,其中悲剧之感不言而喻。
综上,“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一联,对仗精巧,句法高妙,是以妙绝千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