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性信息素在害虫防治上的应用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昆虫性信息素开始从实验室走向大田生产,在应用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昆虫性诱剂产品是仿生高科技产品,通过诱芯缓慢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化合物,并扩散至田间,引诱雄蛾飞至诱捕器并用物理法将其杀死,破坏雌蛾雄蛾交配,最终达到防治的目的。目前,昆虫性信息素主要用于诱捕法和迷向法直接进行害虫的防治;同时,也可用于害虫的预测预报,以指导大田防治。
一、昆虫信息素优点
1、不产生抗药性,利用昆虫信息素进行诱杀是利用个体昆虫对化学物质产生反应而被杀,不会产生后代,故无抗性发生。
2、具有种特异性,即专一性、对益虫、天敌不会造成危害。
3、可与其它管理方法组合,是害虫生态治理(EPM)方法之一。
4、可发现少量昆虫,早期发现害虫,预测预报。
二、昆虫性信息素的应用前景
利用昆虫性信息索进行大量诱杀防治,目前主要在鞘翅目、直翅目、同翅目等害虫中应用较多,鳞翅目昆虫中的透翅蛾科以及菜蛾科的种类也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而迷向防治则干扰成虫交配前的化学通讯为主要手段,不产生抗药性。昆虫性信息素是利用个体昆虫对化学物质产生反应而被杀,不会产生后代,故无抗性发生。具有种特异性,即专一性、对益虫、天敌不会造成危害。可与其它管理方法组合,是昆虫综合管理(IPM)方法之一。昆虫性信息素作为同种异性昆虫之间生殖阶段的化学通讯工具,其化学结构的高度复杂性和特殊性是昆虫种间生殖隔离的重要保证,因此,不同昆虫之间的性信息素相互不能替代,也不会引起混淆,这在昆虫的区域性调查、植物检疫以及诱杀防治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进行虫情侦查并用以指导大田的防治工作已日趋成熟,在生产上得到了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与传统的黑光灯诱蛾预测法比较,性诱测报具有专一性强、准确性高、方法简便、成本低廉和安全可靠、不杀伤天敌等优点。因此在害虫的防治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信随着绿色农业的大力发展,昆虫性信息素的应用前景必将更加广阔。
三、防治上的应用大量诱杀法利用性信息素诱捕防治害虫的方法称为诱杀法或诱捕法。具体方法是在田间设置一定量的诱捕器,用以大量诱杀成虫(雌性或雄性),降低成虫的自然交配率,从而达到减少次代幼虫的虫口密度、保护农作物免受危害的目的。迷向防治迷向法是在一定范围内大量释放性信息素,使雄成虫的触角一直处于高浓度的性信息素包围之中,或大量释放性信息素的同系物、抑制剂,用以干扰雌雄成虫间正常的化学通讯,使之无法定向找到雌虫交尾而达到控制其交配繁殖的目的。国外对迷向法研究较多,目前已直接用于防治的有棉红铃虫、舞毒蛾、桃透翅蛾、西方松斑螟等数十种制剂,其中棉红铃虫的迷向防治法已得到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可减少1/3—2/3的用药量,效果明显。虫情预测在田间设置3—6个性信息素诱捕器,逐日调查诱蛾量,根据逐日蛾量变化情况确定成虫羽化高峰,从而作出虫情预测,用以指导大田防治工作。具体可应用于害虫的发生期预测、发生量预测以及分布区域调查等。目前,国外有百余种昆虫性信息素已商品化生产,国内已人工合成的也有数十种,其中应用较多的有20多种,如斜纹夜蛾、小菜蛾、甜菜夜蛾、水稻二化螟、棉铃虫、烟青虫、桔小实蝇、瓜实蝇、舞毒蛾、地老虎等。由于昆虫性信息素具有灵敏度高、种特异性强、使用方便和成本低廉等优点,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害虫的预测预报,在某些害虫的测报中,已逐步取代了黑光灯和糖醋液,如地老虎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