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冰城冰城蚕农打造北纬45

7月,

是冰城蚕农上山的季节。

宾县金丝柞蚕饲养专业合作社的多名蚕农,

又上了九龙山。

跟南方可以在家里养桑蚕不同,东北的柞蚕必须放养在山上。所以,从盛夏7月到初秋9月,冰城最炎热的日子里,蚕农都要在山上紧张忙碌。辛勤挥洒汗水,换来幸福生活同时,冰城的养蚕业也依靠蚕农手劳作逐渐发展壮大,在乡村振兴之路上焕发活力。

从国营育种场,到养蚕合作社

“今年,我们合作社养殖了亩柞蚕。”九龙山上,合作社理事长吴洪义眼里闪着光,他说:“养殖面积逐年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户成了社员,冰城养蚕业大有可为。”

吴洪义是宾州镇大同村人,这座小山村早有养蚕历史。早些年,九龙山柞蚕育种场就坐落在该村附近,在蚕厂职工带动下,村民也逐渐学会了养蚕之道。年前后,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生产和经营模式陈旧的九龙山柞蚕育种场逐渐走了“下坡路”。

会养蚕,更爱蚕。年,在育种场担任养蚕员的吴洪义坐不住了,他牵头成立了宾县金丝柞蚕饲养专业合作社,承包下了九龙山,开始了合作社养蚕之路。

柞蚕全身都是宝,蚕丝可制纺织品、蚕蛹可以制成美食、公蛾还可以泡酒具有药用价值。吴洪义说,近年来,柞蚕的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大,有供不应求的趋势。

每年9月,

蚕茧下山后,

总会被外来客商抢购一空。

从老厂的普通工人到现代化合作社当家人,吴洪义带领乡亲们闯出了一条新路。9年来,合作社社员逐渐发展到余户,社员年均收入达3万多元。每年7月,社员抱团儿上山,宾县金丝柞蚕饲养专业合作社也已成为哈市规模最大的养蚕合作社。

抱团儿上山,每个蚕农都长了双“铁脚板”

“早晨上山中午下山,吃完午饭再上山天黑了下山,一天两个往返就是20里路。”合作社蚕农柳春红告诉记者。每个蚕农都长了双“铁脚板”,那是蚕农的基本功,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不敢说如履平地,至少不会气喘吁吁,更别说停下来歇歇脚。

柳春红介绍,柞蚕每年在6月交配产卵。7月初,蚕农就会把蚕卵从低温的库房移到山上,蚕宝宝破壳而出后靠吃柞树叶一点点长大,最后在9月吐丝结茧。

在上山养蚕的过程中,蚕宝宝最大的“天敌”是山林中的小鸟。“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但这句话可是最让蚕农肝儿颤的。”从7月到9月,蚕农每天天刚亮的时候,就必须上山赶鸟,保护自家的蚕宝宝,防止它们变成小鸟腹中餐。

同时,蚕宝宝的“饭量”也是蚕农时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1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