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古今张永明书法教学篆书章法举要
〖张永明书法教学〗篆书章法举要(一)
概述·中堂章法
张永明著
张永明艺术简介
张永明,号牧牛子。河南新县人,年生。国家一级美术(书法)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书画印研究院副院长、北京书画艺术院副院长、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及清华美院书法高研班教授、《书法字海》、《书法大字典》常务副主编。
书法专著有《篆书与篆书笔法》、《篆书技法》、《篆书章法》、《小篆入门》、《秦篆书刻石四种解析字帖》、《西周金文五种解析字帖》、《峄山碑图解字帖》、《书法创作大典》(篆书卷)、《书法大世界》(篆书卷)、《张永明篆书百家姓》、《长恨歌正气歌小篆字帖》、《篆书格言五十例》、《篆书楹联五十例》、《篆书诗词五十例》、《中国书法教学丛书》(篆书教程)等二十多种。为《方正字库》书写七千字小篆字模,为一百零八枚华夏编钟《中华和钟》及《华夏宁昌》鼎、《龙腾宝鼎》书写一千多字大、小篆铭文。曾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篆书技法讲座,出版教学录像带、VCD四种。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指南》频道、国际网络电视台《书画长廊》作过专题介绍。
篆书章法概述
章法也叫“谋篇”,是指作品的整个布局,这对任何书体的作品都是至关重要的。作家写小说,作文章,需要立意章法,推敲词句,斟酌字眼,安排层次结构;诗人写诗填词,要讲求格律平仄,炼字炼句,合仄押韵。书家创作一幅作品,同样也要讲究章法布局。我们从成功的、高水平的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精心布局的匠心所在。
篆书的章法和行、草书相比,相对要简单些,尤其是小篆,与楷、隶书有不少共同之处,如平整匀齐,横竖成行。但大篆、甲骨则不尽然,要丰富复杂些,因为它们年代久远,字形太古老,又是刻或铸在不同形状的骨片或铜器上的,不象在平正的纸上好安排,因此章法也不尽相同。
(一)小篆的章法
小篆的章法,与楷、隶书比较接近。按时期不同约分两种:一种是唐以上至秦代的模式,与楷书章法相近,平正整齐,横竖成行,行距、间距一致;一种是清代以后的模式,这是从清代邓石如开始的,邓集秦汉两代篆书之长,对小篆的形体、用笔及章法进行了大胆的改革。用长锋羊毫书篆,变化多端,内涵丰富,字形狭长,垂脚舒展。章法上成横式排列,左右字距紧凑,上下字距宽松,给人以整齐美。此种章法至今盛行。
写小篆最好叠格、打格或衬格。小篆一般呈长方形,所以要叠长方格,(也有少数写成方篆,甚至是扁篆的)。比例一般为3比2(也有拉长为2比1的),上下之间的字距稍宽一点(一般为左右字距的一倍),可打或叠成双线,写熟了,单线也可以。边款书体宜用行书、行楷或行草书,但不宜用楷书和草书,也不宜用篆书本体,因楷书和篆书本体显得单调呆板,草书不易识。如写中堂、条幅、长联等,最后一行不要少于四个字(字数限死的可例外),这需要在写前精心计算好。如最后一行空白位置较多,可接其下落款,不必另起一行;如空白不多或正好写满行,则应另起一行落款,这也需要事前计算好,预留出落款的行格位置。边款的字大小多少也很重要,字的大小以比正文小一半以下为宜,不可过大或过小。字的多少要看空的行格的长短宽窄而定,分长款、中款和短款(也称穷款,仅落名用印)。款字不可过密挤或太松散,也不可题得太低(沉底)。总之,要与正文和谐,珠联璧合,相辅相成,锦上添花。
(二)大篆的章法
大篆的章法与小篆稍有不同,要复杂一点。主要有两点不同:
(1)需加释文(如所书内容是尽人皆知的名作,不存在不可识的问题,可免加释文)。要求书写前计算行格时,预先把释文所需位置计算进去。释文一般写在正文的后面(和题款一样,用行书或行楷书等较易识而又不呆板的书体书写为宜)。对联可例外,释文可写在上联左边、下联右边的中部位置;也可单面写在上联的上首(右边),下联的下首(左边)落款,还可将释文和款识联起来在上下联的两边(共四边)书写。
(2)写大篆有时可象写小篆那样横竖成行,也可只有竖行不设横行,象写行草书、简帛书那样大小长短参差错落,富于节奏感,写起来自由、自然、生动,易于根据各个字的形体特点和笔画多少随机应变,发挥出理想水平。
本文将从《概述·中堂章法》、《条幅·条屏章法》、《楹联章法》、《斗方·横幅章法》、《手卷·册页·扇面·小品章法》等五篇予以详细讲解。
中堂章法
中堂分为大中堂和小中堂。
所谓“大中堂”,是指长宽尺寸较大的中堂,一般常见的是长四市尺,宽二市尺的标准宣纸,2×3尺、2.5×5尺的也属中堂,3×6尺的就算超大中堂了,除了老房子和别墅,如今这种超大中堂已很少能在居家悬挂了,只能在展览馆、艺术馆、博物馆展示了。
用篆书创作大中堂,如写小篆,一般以字数较多的内容较为适宜,最好40字以上,字以内,过多或过少字数会影响水平的发挥和艺术效果的体现。当然,这不是绝对的,这要看作者的功力和驾驭能力,功力深厚的书家字数多少都不能限制其艺术的创造力,都能创作出精彩的作品。如用金文大篆创作中堂,字数一般少一点为宜,因为字数过多,写得密密麻麻,要体现最好的艺术效果,难度要大些。但我同样指的是“一般”,水平高的书家同样有能力处理好,达到极佳的效果。
所谓“小中堂”,顾名思义,就是指长宽尺寸比大中堂小的中堂款式,一般指1.5×3市尺的纸形。除一般字数不宜过多外,其章法布局和大中堂无大的差别,由于纸的长度比大中堂短,款的字数相对要少些。
1、小篆?寿(68cm×cm)年作
“寿”字由于形、义皆美,用楷、行、草、隶、篆各体都好表现,适合创作独字作品,更由于适合祝寿送礼,故书家都喜欢书写。用篆书创作更显得古雅。小篆“寿”字形较长,其造字原理:上部为毛发、胡须形;中部为表示脸部皱纹的田沟形;下部为“口”、“寸”(手形)。正常的书写长短比例约为二比一,因此适合用中堂款式。
小篆的书写应注意的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字形要美,笔划安排要相对均匀,笔与笔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不宜过疏或过密。二是线条要流畅、劲健,“篆尚宛而通”。不可臃肿绵软。三是笔划粗细基本一致,起收笔可以在粗细上加些变化,以丰富线条的内涵。
如给人祝寿可题上款(受书人名款)。
2、大篆?屈原《离骚》句(68cm×cm)年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此作采取只设竖行不分横行的布局,三竖行,末字下设两行边款。由于“漫(曼)”、“吾”二字自然狭长,而“漫”字有叠字、“上下”可写成合文,故全文十四字实际占位十二个,虽每行五字,但由于字形长短不一致,错落分布,给人视觉是有行无列。两行小款也避免了单调虚空。
3、大篆?《韩诗?外传》句(68cm×cm)年作
道虽近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此作全文十四字,设三竖行,由于字形大小长短基本一致,故采取平均分配,每行六字,末行两字下设款两行。字距紧凑,行距疏朗,是创作金文大篆字数较少作品常用的布局形式。
4、大篆?周恩来《樱花》(68cm×cm)年作
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此作用四尺整纸创作大中堂。大篆的字行排列分布有两种形式:一是横竖成行、字形大小、长短一致,如《石鼓文》、《大盂鼎》、《墙盘》等;另一种是只分竖行,不分横列,即按其字形的自然长短分布,长者任其长,短者任其短(如行草书作品)。此作就采取第二种布局,每字不要求一般长短,每竖行字数也不求相等,显得流畅自然,气势贯通。
书写金文大篆,除长篇巨制的大作品外,一般都要加释文,以使读者辨识。本作由于要附释文,款字较多,故设两行,迭格时要留出两行款的位置。
在用字上也要准确,一定要用金文大篆文字,要会用通假字,经认真查找实在无本字也无通假字,方可用金文大篆的部首组合,不可不加改造地照搬小篆字形。
5、大篆?唐?贾岛《寻隐者不遇》(68cm×cm)年作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此作由于有几个字的自然长短差别悬殊(如“下”、“童”、“中”字),故不宜横竖成行列平均分配,也采取有行无列布局,设三行,设两行边款,叠格时预留位置。
6、小篆?唐?香严闲、李忱《瀑布联句》(68cm×cm)年作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此作用四尺整纸创作大中堂,七言绝句二十八字,采取竖四行,每行七字,行距、字距大致相等,上下字距略宽。由于纸型宽度较富余,加之诗名较长,叠竖格时可叠五格半,落款两行,约占一格半位置。
此作中有几字须注意,一是“壑”字,篆书下部不加“土”。二是“辞”字,小篆有两个,从“受”、“辛”一字才是“辞别”之辞,另一笔划繁多之“辭”,是“修辞”之“辞”。三是“住”字,小篆作“亻、豆”,或写作“驻”也可,不能依楷书写成“亻、主”。
7、金文?集《中山王》器铭文七言绝句(68cm×cm)年作
使命于身不敢忘,勤劳敬业为家邦。知难而进竭心力,大道光明奔富强。
集字书法创作历来就是书家创作的一种形式,它和照临古碑帖是不同的,而是一种再创作活动,因为既要不失古人作品形神的坚实的临摹功夫,又需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才能将古代优秀的书法艺术,赋予新的内容、形式、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焕发出新的艺术光辉。
集字书法应做到:一、用字必须是所集古碑帖上的字,不能用别的碑帖上的字。二、必须和原碑帖上的字形一致无二,不可改变形体。三、集字诗词、对联,必须符合平仄、格律。因此,这就要求书家必须同时具备书法和诗词的双重素养。
此作为大中堂,设五竖行,正文四行,边款占一行位置。
8、小篆?唐?王维《山居秋暝》
(68cm×cm)年作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此作为大中堂款式。五律四十字,设五行,每行八字,边款一行。上下字距略宽于左右行距,给人以平正匀齐的视觉效果。
9、小篆?明?唐寅《自嘲》(68cm×cm)年作
不炼金丹不坐禅,饿来吃饭倦来眠。生涯画笔兼诗笔,踪迹花边与柳边。镜里形骸春共老,灯前夫妇月同圆。万场快乐千场醉,世上闲人地上仙。
此作内容为七律五十六字,设六行,每行十字,末行四字位置设短款一行。横列竖行,平均布局。
此作中有三字需注意勿按楷造字:“眠”篆作“暝”;“踪”不从“足”部而从“车”部;“灯”不从“火”部而从“金”部。
10、小篆?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68cm×cm)年作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作属多字作品。金文六十七字,设七行,每行十字,平均布局,“盈”字叠字以符号省写。设一行长款,左下方空四字位置以避布局过满。
11、金文?寿(50cm×75cm)年作
金文“寿”字由于下部设有“寸”(有的金文也省略“口”),所以字形不似小篆那么狭长,因此不适合写成一比二的纸型,而适合用三比二的纸创作,既可作大中堂,也可作小中堂。
金文和小篆除了在字形上有区别外,其用笔也不尽相同,它不似小篆那么圆润宛转,笔划要粗壮、厚重些,要有一种熔铸感,显得更古朴苍劲。
12、金文?临周《虎敦》(46cm×77cm)年作
《虎敦》,亦作《牺形敦》,是西周早期金文,与最早的虎形绘画无异,是最象形的古文字之一。临这类象形古文字,首先要做到的是要绝对形似,既要象原作,有要象象形之物,还要笔划准确,干净利落,不能有象绘画的刻意描摹。这种高度象形的古文字,只适合作独字作品,或与其它象形的古文字搭配的少字作品,如“龙”、“凤”、“牛”、“马”等,而不适合与已符号化的晚期金文一起组合成多字作品,否则会十分扎眼,不协调。
13、金文?《论语》句(45cm×cm)年作
礼之用,和为贵。
此作为参照《中山王》器铭文字形、笔法创作,其中“之”、“用”、“为”三字原器上有,“礼”、“和”、“贵”三字为本人根据自己的理解所书,希望能和《中山王》器铭文风格统一,水平接近。
14、金文?临周《鸡鱼鼎》铭文文(47cm×cm)年作
《鸡鱼鼎》为西周早期金文,“亚”字外框内“鸡鱼”两个象形字,下方设铭文释文和落款,别有情趣。
15、大篆?风雅颂(34cm×80cm)年作
《风雅颂》是古诗集名,“风”字大篆无字形,古作“凤”。三字亦作三比二型纸的小中堂(如四字就只适合作条幅或斗方了)。
16、金文?集《中山王》器铭文四言诗(60cm×cm)年作
人之美德,忠孝为先。勤劳奋进,敬业尚贤。
此作为本人集《中山王》器铭文四言诗,设四行,行四字,上下字距较宽,由于字形狭长,长宽基本为二比一,设两行边款,成小中堂款式。
17、金文?集《中山王》器铭文五言绝句(50cm×cm)年作
明志尚贤良,德行惠四方,勤劳长不懈,敬业为家邦。
此作作大中堂、小中堂皆可,以三比二纸型为宜,四行正文,两行边款。《中山王》器铭文字形瘦长,线条纤细挺劲,似后来的铁线篆,但形体上要比铁线小篆更美观,富于变化,富装饰性。但由于存字有限,书写难度大,故当今学此器的人不多,写的水平高的当数已故著名书法家、学者、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徐无闻先生。有志学此器铭文的朋友可找徐无闻先生的书迹作借鉴。
18、大篆?书山觅宝,艺海扬波(50cm×cm)年作
此八字本人多次为人写过,除“波”字金文无字(可以“皮”通假),其它七字金文字典上都有字可查。二比一纸书写,作为大、小中堂皆可。
19、小篆?宋?秦观《还自广陵》(50cm×cm)年作
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过尽行人皆不起,忽闻水响一齐飞。
此作为二比一纸书写,正文四行,行七字,边款一行,均匀布局,平正匀齐,疏朗清丽,大、小中堂皆宜。
20、金文?周鼎商彝鸿文永宝(50cm×cm)年作
此八字金文有字形(其中“万”字钟鼎中也作“迈”)。每个字金文中均有多个字形,创作时应选自己喜欢的,风格最接近的字形,这样作品整体风格就会协调,艺术效果好。用二比一纸创作,大、小中堂皆宜。
21、小篆?自作诗《回乡所见》(50cm×cm)年作
金秋归故里,一路好风光。北地高粱熟,南乡稻谷黄。碧空翔雁雀,沃野散牛羊。不觉天将暮,临窗赏夕阳。
此作内容为本人年秋回老家信阳所作一首五律,回京后就写成小篆大中堂,让一位老乡好友索去,又重写了一幅小中堂。正文五行,行八字,一行长款。作品中有“沃”字,常见人篆书作品中照楷书造字,写成“氵”加“夭”,这是不对的,还有“妖”字,篆书右边都不是“夭”字,而要在“夭”上加草头。还有“窗”字,下部可加“心”,也可不加。
22、金文?临周《小臣单觯》铭文(50cm×cm)年作
王后□克商在成阜(堆)周公赐小臣单贝十朋用作宝尊彝。
此作有行无列,字形任其大小长短自然分布,错落有致。字形古朴,属西周早期金文风格,可作为创作金文五言绝句参考布局。加上释文款识,大、小中堂皆宜。
23、小篆?唐?王维《田原乐》之一(50cm×cm)年作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这是一首不多见的六言诗,是王维《田原乐》组诗之一。大、小中堂皆宜。学篆者有两字需要注意,一是“村”字,不能依楷写成“木”、“寸”,篆作“邨”。二是“原”字,“原”在古文字中本为“源”字,后亦作“草原”之原,“原野”、“高原”之原应是本作所书之字形“邍”,该字形在《石鼓文》中有。
24、大篆?《后汉书》句(50cm×cm)年作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此内容为书家创作常写之词,此作中“精诚”二字采取换位法,即把“米”部放在“青”上部,把“言”部放在“成”下部。这在篆书是常见的,也是允许的,因为古文字原本就无左右上下之限制,甚至楷、行、草、隶各体有许多字也不分左右上下,如“峰”、“峯”、“好”、“够”、“和”、“秋”、“绵”、“鹅”、“飚”等等,可根据布局需要变换字形,但有的字却不能变换,如“唯”字,有人就把“口”放在“隹”下,变成“售”字就不行了。
25、小篆?唐?孙逖《宿云门寺阁》(50cm×cm)年作
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画壁飞鸿雁,纱窗宿斗牛。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
此作大、小中堂皆宜。文中有三字需注意出错,一是“悬”字,篆作“县”字繁体,下勿加心字。二是“灯”字,左部首从“金”不从“火”。三是“嶂”字,篆作“障”,勿写成“山”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