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晖三月闺怨蛾眉愁自结,蝉鬓没情梳
虽然说春天是万物萌生的季节,但是思念并不会随着季节的变换而轮转,事实上,人对于自己思念的人的情感,常常是与日俱增的。如果有什么影响的话,那便是人往往会睹物思人,比如秋天的鸿雁,春天的落花,等等。
当然,不是说季节都没有作用,人毕竟是感性的生物体,每当四季轮换的时候,脆弱的思想感情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的。春天的阴柔,夏天的热烈,秋天的肃煞,冬天的冷酷,都会反映在诗人的作品里面的。
季节与诗歌,向来不离不弃,就像情感与诗歌,那是主心骨与皮肉的联系。诗人们把自己的感情投入在季节里,悲秋叹春,事实上仅是借景抒情,真正反映的仍是人自己的内心罢了。
《三月闺怨》
袁晖
三月时将尽,空房妾独居
蛾眉愁自结,蝉鬓没情梳。
这首诗又名《三月闺情》,其实是残缺不全的。《全唐诗》另外记载有袁晖的《正月闺情》《二月闺情》《七月闺情》,都是五言律诗的格式,只有此首仅有前四句,处于阙失状态。根据袁晖的其他诗作内容,似乎他和张说也比较熟悉。然而,估计也只是处于一种“职场”上的上下关系。
首句“三月时将尽”,在这里,时间被诗人首先提点出来。如此以来,恰好反映出来上面的那些推测。三月,这个时令之中,万物的情绪显得将会非常燥热,毕竟就像传说中的解说词“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又到了动物交配的季节”一样。
最可恨的地方是,“时将尽”,似乎刚刚看到三月露出头来,马上就到了末尾时期。在这三个短短的字词里面,饱含了浓重的怨愤之情。这一切的来源,诗人紧接着就交代清楚。是的,接下来,就该轮到主角出场了。
次句“空房妾独居”,一个卑微的形象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妾”!对于这个词,在古代具有两重意思,一是指男子正妻之外的配偶,如《邹忌讽齐王纳谏》:“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一是指妇女对自己的谦称,如《孔雀东南飞》:“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我们在此做一个推想,诗人前面交代“空房”,后来说明“独居”,由此是不是可以猜测此处的“妾”应该不是正妻,而是配房,唯有如此,或许方可理解她之所以“独居”的原因。当然,也可能是另外一个缘故,比如丈夫远行,女子只能孤守“空房”,难捱内心的孤寂之情,所以由此产生怨望。
在开端两句,诗人从大方向上着手落笔,把时令和主角所处境况介绍一番。但是这一切都只是很好的引子,却不能反映出来“妾”独居深闺之时的“怨”之所在。这样也好,就像诗人故意放下来的一把饵食,吸引着我们可以继续去追索到底如何成“怨”。
三句“蛾眉愁自结”,至此,诗人忽然改变写法,不再凭借大写意,而是变成了纠结于小细节。此处诗人小心翼翼的动作,就像一个高明的操偶师,从大起大落的操作开始恢复到对于某些小环节的把握上来。
这句诗的着眼之处,即是对于“妾”这个思妇形象的外貌描写。“蛾眉”说明女子的容貌是美丽的,但是现在却因为“愁”而仿佛打了结一般,所谓”愁眉不展“便是如此。后来有人写道“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淹《御街行》),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典范。
末句“蝉鬓没情梳”,这里的“蝉鬓”,是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两鬓薄如蝉翼,所以才有此称谓,后来借指妇女。女子都是非常注重自己的仪容姿态,但是现在呢?却因为愁怨满腹而失去了梳洗打扮的情绪,由此鬓发散乱,神情倦怠。
古人曰:“女为悦己者容。”《诗经》中也有写道:“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沫,谁适为容。”一个女子如果不在意自己的容颜,那么一定是出于某种原因。诗人正是通过对外相和内情的细腻描绘,从而把思妇的深闺幽怨之情刻画得格外生动,由此增强了本诗的抒情力度。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侵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