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文化周这最美的传统文化,你有多久
作为最美的传统文化之一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
表演形式繁多有趣
千百年来一直深受百姓的喜爱
在世界戏剧史上亦独树一帜
……
今天,和小编一起走进戏曲世界
感受戏腔戏韵的艺术魅力
『脸谱人生』脸谱,采撷世间百色,谱写百态人生。或揉,或勾,或抹,或破,一笔笔描画,一点点夸大,一张张涂满油彩的脸孔,生旦净末丑,悲喜各不同。脸谱,是色彩的艺术。每一种色彩,都是一份人物指南。蓝脸者,多刚强骁勇,有心计;红脸者,一般忠贞英勇,有血性;黄脸者,性格猛烈,多枭勇凶猛;白脸者,奸诈多疑;黑脸者,刚直不阿或粗鲁豪爽;紫脸者,多刚正稳重;绿脸者,一般勇猛暴躁;金银脸者则为各种神怪形象……脸谱虽小,却包罗万象,俨然一个个人物的人生缩微。项羽的双眼画成“哭相”,暗示了他的悲剧性结局;包公眉头紧皱,诉说着他的忧国忧民;赵匡胤的龙眉,表现其真龙天子的身份……脸谱,以中国独有的无法复制的美丽,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打动着世界。『中国戏服』中国戏服,写满了中国故事,是戏里的“戏”。戏服又叫“行头”,一个角色有一个角色相应的行头,“宁穿破,不穿错”,一针一线,都有规矩,一色一图,皆是讲究。戏服宛如被封印住的角色,附着人物的性格、身份、处境甚至心情,把演员和角色融为一体。演员一亮相,观众便可通过戏服形成对剧中人物的大体认知。皇帝穿黄,包公穿黑,文官绣禽,武官绣兽,方翅为忠,尖翅为奸……戏服是现实的,它脱胎于日常生活,以明代服装为基础,博采各朝之长。一衣一裤,一裙一袄,几乎都可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戏服又是浪漫的,是对古代服饰的美化和艺术再造。水袖、靠旗、飘带……这些戏服的独特创造,使演员举手投足间更加流光溢彩,姿态蹁跹。蟒、帔、靠、褶、衣……每件戏服,都是一件艺术品;刺绣、缂丝、织造……各种工艺在戏服上交相辉映;绫、罗、绸、缎、纱、丝……各种材料在戏服上各逞其长。华丽丽的戏服一穿上,说不尽的才子佳人,唱不完的帝王将相,诉不尽的恩怨情仇,叹不尽的聚散离合,一一登场,惊艳了舞台,温柔了时光。『唱念做打』“咿咿啊啊婉转莺啼,哇呀呀呀爽直霸气,一甩腔相思的愁怨千丝万缕,一亮相报国的豪情感天动地,一回回流连忘返,一次次酣畅淋漓”,一出出好戏,在唱念做打中徐徐上演。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中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演员表演的四种基本功,被称为“四功”。唱,指的是唱功。念,指的是音乐性念白。做,指的是做功,也就是表演。打,指的是武功,是武术、杂技的舞蹈化。无声不歌,无动不舞。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一则为“歌”,由唱与念相辅而成;一则为“舞”,由做与打结合而成。唱,要唱得字正腔圆,字音饱满、四声规范、轻重快慢、吞吐虚实、收声归韵、清浊尖团等等,全要讲究。唱,还要唱得有情有韵,人物的性格、感情、精神状态,故事的一曲一折,全在腔调的上行下落里。念,也要念出道理,念出韵味。急念、慢念、气愤的念、忧思的念、悲哀的念、抒情的念……抑扬顿挫间,完成人物的传神写照。做,要有做派,口到、手到、眼到、身到、步到,如行云流水。一走一站、一动一转、一扭一翻、一招一闪、一坐一看,皆有规范,求真之外,更要求美。采桑摘花、开门关窗、以桨当船、以鞭为马,离形取意,无花木却见春色,无波涛可观江河。髯口、翎子、甩发、水袖……举手投足间,尽得风流。打,也要有打法。用古代刀枪剑戟等兵器对打或独舞的,叫把子功。在毯子上翻滚跌扑的技艺,叫毯子功。把子功也好,毯子功也罢,都要打出精气神,出人、出情、出戏。唱戏、演戏、听戏、看戏,台上台下,谁在痴?谁在醉?『台前幕后』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台上,悲欢离合正上演,真真切切。幕后,你方唱罢我登场,忙忙碌碌。台下,时而屏息时而鼓掌,痴痴迷迷。台前有台前的精彩,幕后有幕后的风景。戏曲演出的后台,总是那么热气腾腾,看似乱,却也乱中有序。化妆,穿戏服,戴盔头,拿道具,上场,一套流程流动成一幅又一幅画。没有比戏曲化妆更神奇的了,抹油彩、画眉眼、涂口红、勒头、贴片、梳头、插头面……生活里的人一下子穿越时空,变换身份,成为戏中角色。一个又一个厚厚的箱子里,服装鞋帽琳琅满目。大衣箱放文职服饰,二衣箱放武职服饰,三衣箱放鞋靴等,盔帽箱放盔冠巾帽,诸如此类,有条不紊。化妆完毕,首先穿内衣,戴护领,穿鞋靴,后按角色到不同的衣箱穿外衣,最后到盔帽箱戴盔头,各有顺序,各有讲究。遇上赶场换装,瞬间变身,更是如魔术一般迷离了。开场前,台侧乐队细细准备。乐谱里,不同腔调已一一标好。有人忙着调试乐器,有人等着养精蓄锐,只待咚锵声响,好戏开场,或胡琴、唢呐、三弦、二胡、竹笛、琵琶、笙,或鼓板、大锣、小锣、铙钹,烘云托月,与演员同感同受、俱悲俱欢,共赴梦一场。大幕拉起,灯光亮起,舞台布景交错变幻,天南地北、山河湖海尽收其中,才子佳人、帝王将相各逞其能。那些以为溜走的时光,那些以为逝去的故事,一一重现。台前幕后,生旦净末丑,戏里戏外,粉墨春秋。一喜一悲一抖袖,一跪一拜一叩首,一颦一笑一回眸,一生一世一瞬休,唱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流。『戏曲传承』上古原始歌舞、巫觋祭祀乐舞、驱鬼逐疫的傩、调笑讽谏的优、汉代百戏、唐代参军戏、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中国戏曲从岁月深处走来,不断发展演化,代代传承,如时光中静静盛开的花,开成如今多个剧种的百花苑,馥郁芬芳。中国戏曲的生命力,离不开口传心授,离不开守正创新。口传心授,是戏曲艺术得以世代流传不衰的不二法门。前辈的艺术经验为后辈铺好了路,搭好了桥。前辈一招一式地教,后辈一板一眼地学,要的是原汁原味、扎扎实实。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是“死学”之后的“活用”,是用心感悟,扬长避短,融会贯通,个性创造。守正创新,是移步而不换形。守正,是遵循戏曲艺术的规律和本体,保留其古典艺术魅力。创新,是让古老国粹走进当代语境,对接当代观众及其审美取向,在传统基础上再度焕发青春。戏曲进校园,涵养戏曲人才;戏曲进市场,培育戏曲票房;戏曲出新剧,引领文化时尚……突围、跨界、破圈,是中国戏曲传承的现在进行时。“咫尺戏台生杀掠夺贵贱辱荣演千秋事业,方寸场地悲欢离合哀愁怒喜唱一代人情”。多年的越剧也好,多年的京剧也罢,甚或多年的昆曲,中国戏曲的魅力,就在一代代戏曲人的薪火相传,弦歌不辍,生生不息。『游园惊梦』不到园林,怎知秋色如许?曲折的回廊上,古朴的楼台中,婆娑的花木间,琴声阵阵,曲韵悠悠,丽影翩翩,当下的北京园博园已变身戏曲大观园,成为戏曲表演的天然舞台。园林与戏曲缘分不浅。戏曲,曾取于园林、作于园林、唱于园林。《牡丹亭》《翡翠园》《玉簪记》《西厢记》……多少爱恨情仇在园林里敷演;花间偶遇、路边邂逅、寄书相约、操琴传情……多少悲欢离合在园林里触发;拙政园、网狮园、颐和园、豫园……多少迤逦之声在园林里吟唱。园林是凝固的诗,戏曲是流动的诗。以园解曲,以曲悟园,一山一水,一亭一树,无异于舞台上一举一动,一词一句。在园林中走走停停,在景中听戏、在戏里赏景,沉浸在一场跨越时空的戏曲旅行中,悠然心会,已不知今夕何夕。演者与观者从没有如此接近,眼波流盼,蛾眉轻蹙,兰指一捻,折扇一掩,水袖婉转,云步悠悠,每个眼神、每个手势、每个步伐贴着你、伴着你,恍惚之间,观者亦成了曲中人。且看那杜丽娘,就在举手间,游园惊梦;且看那杨贵妃,就在投足间,殿前惊鸿;且看那沙家浜,就在呼吸间,军民情深……昆曲、京剧、评剧、丝弦……移步换景,借景抒情,移情入景,情景交融,处处有戏。姹紫嫣红开遍,等你来,一起来,游一次园,惊一回梦。赏戏曲中的园林,品园林中的戏曲10月1日至7日
北京园博园第五届中国戏曲文化周
等您,游园赏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第五届中国戏曲文化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云赏更多"中国戏曲文化周”美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