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昼夜交替使动物产生了行为上的变化。有昼行性动物,也有夜行性动物。昼夜交替不仅对动物有影响,对植物也有影响。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四季的周期性变化,也标志着事物的发展过程。等等影响。

一、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不停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产生了四季变化。

昼夜交替使动物产生了行为上的变化。有昼行性动物,也有夜行性动物。昼夜交替不仅对动物有影响,对植物也有影响。

牵牛花,早上4:00左右开花。好处避免太阳照射,延长开花时间,利于昆虫传粉。

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四季的周期性变化,也标志着事物的发展过程。以蜗牛为例,说一说动物的冬眠和夏眠。蜗牛为无脊椎动物,蜗牛有甲壳,形状像小螺,颜色多样。头上有四个触角,爬行时头伸出,受惊时则头尾一起缩进甲壳里。当温度低于15℃时,它就会冬眠;当温度高于33℃时,它就会夏眠。温度低于5℃或高于40℃的环境不利于蜗牛的生存。从此看出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很大的。

二、地球自转导致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

任一瞬间,地球各地所初的昼夜状态可以用太阳高度来表达。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在昼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大于0度,即太阳在地平线之上。

由于地球不停地运动,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或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24小时,叫做一太阳日。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因而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地球的自转地球不同位置同一时刻的昼夜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是正午,有的是子夜,有的正经历昼夜交替的早晨或傍晚。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三、昼行性动物和夜行性动物

昼行性动物是指适应于在白天强光下活动的动物此类动物适应于在白天的强光下活动,如灵长类、有蹄类和蝴蝶、禽类等,称为昼行性动物。动物适应于在夜晚、早晨或黄昏的弱光下行动,如家鼠、蝙蝠和蛾类,为夜行性动物;另一些介于其中,如田鼠。昼行性动物只有当光照强度上升到一定水平时,才开始一天的活动。

无论昼行性动物还是夜行性动物,两者都是根据光照持续时间长短来安排它们活动。

夜行性动物

这类动物每天的活动具有周期性,即白天休息,夜间进行摄食、生殖等活动;部分具有发光器官,对雌雄交配有所辅助。昼伏夜出的习性是一种生态位分化的表现,不过并不以资源的多寡来决定,而是根据时间本身。另外夜行性也可看成是一种避敌行为,避过有较多猎食者活跃的时间,从而减少被捕猎的机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8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