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不只是虫宋词中的昆虫,承载喜怒哀怨,

盛世词坛的元祐之音——脱离闺阁的昆虫意象

宋词发展至元祐,声色渐开,不再只做楼阁中的靡靡之音,不仅在表现题材上有所扩展,词境也不像前代一味追求富贵气象的表现。

词至苏轼,不再一味沿袭晚唐五代词风了,不仅改变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词学创作观念,更进一步扩大了词境,增加了词的创作题材和创作宽度。

但苏轼尽管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率先进行了词风的转变,引导了豪放词的出现,但实际上在其众多作品中豪放词的数量占比并不多,相反婉约词的数量,却占据了其作品总数的十之八九。

苏轼认为“词为诗之苗裔”,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以诗为词”的创作理念,并进一步阐发了应将诗歌的创作的题材、意境和创作方法都应用到词的写作上来,宋词中常用的昆虫意象依旧为蝉、蛾意象。

01蛾意象

晏几道词中“初捻霜纨生怅望。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一饷。”“乞巧双蛾加意画。玉钩斜傍西南挂。”(《蝶恋花》)、“一分残酒霞,两点愁蛾晕。罗幕夜犹寒,玉枕春先困。”(《生查子》)等内容,也多是表现女子闺阁闲适生活,或者表达女子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之情、抑或是用以蛾意象描写女子的外貌。

秦观《减字木兰花》中:“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也同样是借蛾意象指代女子,黛蛾长敛表现女子情绪的低沉,飞鸿意象先是显示此时已是秋季,给人以凄凉寥落之感,其次我国古代有鱼雁传书的典故,更表现此词同样是表现思妇怀人之作。

以苏轼词为例。苏轼词中的蛾意象表达的含义并未完全脱离婉约词的影响,另辟蹊径。大多仍是美女的代名词,但其词的词境却陡然一转,不再沿袭花间词、文人词狭深含蓄的风格,而以直抒胸臆、生动鲜明的风格代替。

词作的内容也不再执着又狭隘地以歌颂男女情爱为重心,不仅可以表达对封建社会女性身不由己的同情,以及友人间真挚的友情与分别的不舍,还能表达作者的隐逸之思。

与此前文人词等内容相比,一扫脂粉绮靡之风,而以正大刚直之气转袭宋词的创作风尚。

《江神子》:“翠蛾羞黛怯人看。掩霜纨。泪偷弹。且尽一尊,收泪唱阳关。”本词是一首送别之作,但作家并未直抒己身的离情,而是力求深婉曲折的表达,故通过一个黯然落泪、依依惜别的歌女来表现自己对友人难舍难分的情谊。

本词虽然语言上蕴藉雅致、风格上含蓄隽永,符合婉约词的典型特征。但在词的表现题材上却以超越了浅俗的男女情爱,尽管采用了民间词、文人词常用的翠蛾羞黛、飞絮落花等意象,表达的却是士子间离别时真挚又珍重的友情,因此词境较一般抒发男女别情的词作更为开阔深远。

《菩萨蛮》:“佳人千点泪。洒向长河水。不用敛双蛾。路人啼更多。”本词同样是送别友人之作。与上一词表现手法相近,同样借旁人的神态表现来衬托词人对好友的惜别。当好友离任,不仅本地的官妓(美人)痛哭不舍,本地的百姓们泪水更是多得止不住。

这样的表现手法,不仅体现了作者自身的离愁,也体现了友人廉洁为民、政绩卓著的特点,更传达出作者惠民的政治追求。

《西江月》:“蛾眉新作十分妍。走马归来便面。”这句词中,作者先是描写了本词的女主人公精心装扮后容貌艳丽的模样,下句语意陡然一转,表现她骑马回转时遮住面孔不欲露面的姿态。

美人不以自己姿容自矜,反而遮遮掩掩,原因是遇见了改嫁前丈夫的故人。这首词既表现了对故友的怀念,也抒发了世事无常的无奈与失落。对词中的女性的做法,作者理解她们身不由己的无奈,也对此报以同情。与以往文人词中“男子做闺音”相比,这首词对女性的经历显然更加朴实真挚。

乌夜啼》:“莫怪归心甚速,西湖自有蛾眉。若见故人须细说,白发倍当时。”作者在本词中表达了要蹉跎光阴,应及时行乐,并抒发了渴望归隐之情。

本词虽然使用了“蛾眉”这一婉约词常用意象,却并未表现华靡脂粉之气,反而透露出轻快闲适之意。

表现出作者远离官场之后的轻松快意。元祐时期,宋词中的蛾意象尽管仍旧以代指女性为主,但此时的创作题材已经打破开始儿女情长的藩篱,词人们逐渐开始在词中表现自己的胸襟抱负。

02苏轼词中的蝉意象

苏轼词中的蝉意象同样避开了婉约词好写闺情的桎梏,在他的词中“蝉”意象也逐渐摆脱了指代女子的含义。

作者在作词时也并未另有寄托,更多地回归到其生物意义的本身,使其成为所写之景中一个自然的组成部分。在苏轼词中,既有用蝉意象来刻画田园景色、也有用其来表现闲适雅静生活之作。

《诉衷情》:“小莲初上琵琶弦。弹破碧云天。分明绣阁幽恨,都向曲中传。肤莹玉,鬓梳蝉。绮窗前。素娥今夜,故故随人,似斗婵娟。”

本首词上片描写琵琶女琴技的高超,以及心中的幽恨,下片则描述其容貌的清丽。面对这样色艺双绝的美女,但作者心中涌起的感情却不是爱慕,而是对其才艺的欣赏和身世的同情。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本词在上片中描写了极美的田园风光。树林掩映着清秀的山峦,修竹遮掩着围墙。暮秋时节草木凋黄,但高柳衰草边的池塘中时时翻飞起洁白的水鸟,河面的红莲还飘来阵阵幽香。虽运用了“乱蝉衰草”这类衰颓的意象,却表现出一片生动秀美、富有诗意的景色。

《阮郎归》:“绿槐高柳咽新蝉。薫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这首词是一首典型的闺阁词,但苏轼要突出的并非是女子的离愁别恨,而重在表现她生活的闲适雅致。这首词动静结合、以动衬静,通过对事物细致的刻画,表现出一股富含生活气息的闲适之情。

词至苏轼,在他“以诗为词”的创作理念影响下,宋词创作又产生一新变。苏轼一派的词作不仅是词境大开、意境更为高远,包括昆虫意象中的香艳缠绵气息也逐渐被剥离。

此时的词坛对各种题材兼收并蓄,既有浓艳缠绵的俚俗之作、也有珠圆玉润的富贵气象,而以苏轼为代表的恣肆豪放一派也逐渐崛起。

03结语

影响昆虫意象表达的另外一种因素,就是社会状况的变化。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尽管是创作理念相同的作家,处于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也会创作出截然不同的作品。比如在宋词中的发展过程中,北宋初年的词作与南宋末年的词作,在情感特征就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南渡之后,在背井离乡的流亡生活中,词的创作主题无疑又要经历一次变更。此前宋词中表现的儿女情长、富贵风气都宛如镜中花水中月,霎时间烟消云散。

此时的宋代词人在流离失所的生活中,对人生价值进行了更为深刻的反思,也不断对收复家国的决心进行讴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62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