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神蛾,宛若嫦娥舞袖长的尾巴搁这
蝴蝶和飞蛾,代表着鳞翅目里超过,种昆虫,它们早已和人类的生活牢牢捆绑在一起,为我们的物质生活、精神世界提供缤纷的色彩——“扑棱蛾子”们完全不输给蝴蝶的。
蝴蝶是从飞蛾进化来的哦古人的诗句更多把赞美送给蝴蝶,而把蛾子和“灯火”联系在一起,赋予悲天悯人的意境。
这很自然:绝大多数飞蛾是夜行性的,并经常出现在人造光周围——虽然存在一些基于导航的假设和猜测,但“飞蛾扑火”这种趋光行为的真实原因,直到今天仍然未知。
由于生物界里时差颠倒、错峰出行的例子广泛且普遍,所以昼夜性从来不是区分方法。那么,蝴蝶和飞蛾怎么区分?
虽然区分的规则尚未完全确立,但一个非常好的指导原则是蝴蝶的触角很细,并且在触角末端有小球或棍棒(猫子只知道Hedylidae南美丝角蝶科这一个例外);而另一边,蛾的触角通常是羽毛状的,末端没有球。
虽然我们都自认为更了解蝴蝶,但实际上,从进化史的角度上看,蝴蝶甚至不配和飞蛾分庭抗礼——按相声的说法,这里面带伦理哏——蝴蝶是从飞蛾进化而来的,两者相差了约1.5亿年。
喏,世界上所有的蝴蝶是一个单系群——它们在一根单一的进化枝上,具有共同的派生特征(突触同源性)。飞蛾不是。
月神蛾硬核知识停一停,来看一种美丽的扑棱蛾子——月神蛾(Actiasluna)。
月神蛾最早的(年)拉丁名字大致翻译成“辉煌的羽毛尾巴”,年,“取名大神”林奈将其改名,luna——罗马月亮女神。
不知道林奈他老人家是不是读过中国神话故事,看见月神蛾的长尾巴,想到了“宛若嫦娥舞袖长”。
月神蛾有绿色的翅膀和白色的身体,通常,它的翼展超过12厘米,18厘米的标本也经常被描述,这让它们成为个子较大的飞蛾之一。
个大,对昆虫来说不一定是优势,这意味着容易被捕食者发现,营养更丰富的佳肴。
对此,月神蛾进化出了一系列防御机制。
还是绿色毛毛虫的时候,作为防御手段,幼虫发出咔哒声作为警告,还可以反流肠内容物——喷对方一脸,证实对各种捕食者具有威慑作用。
而成年后,后翅那美丽的细长“尾巴”,更是专项特化的防御机制——特化针对蝙蝠的手段。
异形的翅膀,多种功效于一身么?“宛若嫦娥舞袖长”的评价是猫子编的,自认为很恰当,因为月神蛾的后翅“尾巴”是扭曲的,像桨叶,更像仙女的袖子。
舞动的袖子有乱人眼目的功效,在月神蛾这里呢?飞蛾主要在夜间活动,因此不需要视觉上的扰乱——它们更需要避开靠声音导航,使用回声定位的夜间猎人——食虫蝙蝠。
年,科学家们在允许飞行的实验室里,对蝙蝠和月神蛾进行了测试。
没有任何尾巴(实验中剪去)的情况下,回声的靶心就是飞蛾身体中心,被蝙蝠一击命中的概率超过85%。
实验证实,扭曲的尾巴会产生来自各个方向的回声,往往会将声纳移过飞蛾身体。于是,蝙蝠觉得月神蛾的尾巴才是本体,一击杀虫咬到尾巴,飞蛾逃脱的概率为56%。
扭曲的尾巴,无疑是月神蛾和蝙蝠军备竞赛的适应结果。
另一方面,美女舞袖图什么?电影里,都是表达自己好看,试图勾搭皇上什么的。
在动植物王国中,许多色彩最艳丽、最怪异的结构都被用来吸引配偶或传粉者,月神蛾的尾巴是不是这样呢?
动物的单一特征具有双重功能有很多例子:箭毒蛙鲜艳的颜色既能阻止捕食者,又能帮助雄性吸引配偶;蹄类动物用鹿角击退对手,并向雌性发出活力信号。
飞蛾里也有先例,比如一些飞蛾可以发出咔嗒声,来干扰蝙蝠回声定位,在求偶期间它们使用相同的声音组成二重奏。
为了确定月神蛾尾巴的求偶效果,科学家又一次拿起了剪刀。
结果很意外:年发表在《行为生态学》上的研究指出,对照被剪掉尾巴的雄性月神蛾,交配成功率没有任何差异。
说白了,美丽的细长“尾巴”只为了防御,和性选择没有关系。
写在最后长尾巴有缺点么?
首先,白天显眼是一定的。但月神蛾白天大多不活动,只要做好隐藏自己的工作,就有可能活到夜幕降临。
其次,尾巴被蝙蝠袭击掰断有影响么?
月神蛾的寿命极短,成虫只有退化的口器,没有消化系统,因此成年后不进食,而是依靠它们作为毛虫储存的能量。
一旦破茧而出,月神蛾有大约一周的时间寻找配偶并在死前进行繁殖。反正失去一两条尾巴也不影响雌蛾的审美,完全可以接受。
作者感谢你的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6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