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纵卷叶螟是亚洲稻作区广泛分布的虫害之一

导语:稻纵卷叶螟(鳞翅目:螟蛾科)是亚洲水稻生产的重要害虫,国内外的研究已表明其具有远距离跨区域迁飞的习性。对迁飞种群的精准监测预警是指导防控的基础,但目前尚缺乏配套的技术体系。稻纵卷叶螟是亚洲稻作区广泛分布的虫害之一。

01了解稻纵卷叶螟迁飞种群的研究进展,中越两国同属东亚季风区较多

在中国的-年,-年,-年,-年,年,-年曾出现暴发期,其余年份危害程度较轻,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间歇性突发、连年暴发的特点。研究表明,中越两国同属东亚季风区,每年稻纵卷叶螟在两国间往返迁飞,春季从越南等国家迁入中国华南稻区,秋季由中国回迁,中越两国稻纵卷叶螟虫害发生面积呈负相关。

稻纵卷叶螟不符合“卵子发生与飞行共轭”理论,迁飞初期卵子发生与飞行相抑制,但再迁飞过程中抑制解除。而且,由于风力不足,夏末和秋季的返迁较慢使得稻纵卷叶螟发生生殖滞育。稻纵卷叶螟是否迁飞取决于羽化后第一天是否有充足的食源,第一天的饥饿使得迁飞率显著增加。

轨迹分析能够推测迁飞性昆虫来源地和降落区,迁飞轨迹和路径的模拟取决于昆虫的飞行行为参数。通过大型罩笼观测迁出种群发现,稻纵卷叶螟起飞行为一般在日落后20~40min内完成,且在昏影终时达到最高峰,降雨及2-3级风会显著降低种群的起飞比例。

稻纵卷叶螟的迁入密度取决于虫源地密度和夜间的天气条件,合适的风向和风速是决定其起飞和传播的重要气象因素。稻纵卷叶螟北迁高度为~m,南迁高度为~m;迁飞的动力主要是水平气流,高原山地也存在垂直迁飞。

稻纵卷叶螟能选择适宜温度的高度聚集成层,风速低于5.66m/s时,位移方向取决于季节性偏好,风速越高,风向对稻纵卷叶螟位移方向的影响越大。光照和温度影响种群起飞,20~30℃比较适宜稻纵卷叶螟起飞;降雨和下沉气流是种群降落的主要因素。再迁飞能力直接影响迁飞种群的扩散和定殖。

不同于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可连续多晚飞行,所以模拟其飞行轨迹和路径较为复杂。室内吊飞发现,稻纵卷叶螟个体通常会发生4~5次再迁飞,最多可达9次;未交配雌、雄蛾的飞行能力无显著差异。

02稻纵卷叶螟跨海过境迁飞种群数量呈逐年增长态势,季节性差异显著

-年,稻纵卷叶螟跨海过境迁飞种群数量呈逐年增长态势,年际间差异不显著,季节性差异显著。9月份是稻纵卷叶螟的主要回迁期,诱虫量显著多于其他月份。9月下旬~10月中下旬,稻纵卷叶螟种群从长江以南至海南岛的双季稻区大量迁出。

但由于在大陆缺乏降落条件,常被高空的东到东北风吹到大陆以外。但永兴岛的高空诱虫灯仅在年春季(3-5月)诱捕到跨南海迁飞的种群(11头),和年春季诱虫量都为零。

1、5-8月迁飞轨迹

年8月28日,福建沿南海海域至西沙群岛一带有一南北走向的深纵高压脊带,在台湾岛东部有一分裂的短脊,位于脊后的台湾岛盛行上升气流,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的起飞。8月29日,深纵的高压脊带西移北抬,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盛行东北风,为迁飞种群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

至30日,高压脊带移至海南岛,脊内气候较弱,同时伴有下沉运动,有利于迁飞种群的降落对永兴岛上空的稻纵卷叶螟第二迁飞期(5-8月)的轨迹模拟显示,年8月6日迁飞种群主要由越南迁往中国广东沿海地区;8月30日迁飞种群主要由中国台湾岛西部迁往菲律宾北部和中部地区。

8月31日迁飞种群主要由中国广东西部沿海和海南北部地区迁往位于台湾岛南部的海域。年,除5月30-31日稻纵卷叶螟迁飞种群可能由菲律宾西部经永兴岛迁往越南附近的南海海域,跨海北迁稻纵卷叶螟种群主要来自越南,部分来自柬埔寨、泰国和老挝,经南海迁往中国广东西部、江西、福建和台湾岛南部等华南双季稻种植区。

年8月5日,我国南海海域有一低压系统,而越南北部受低压槽控制,槽前为上升气流有利于引导稻纵卷叶螟起飞。同时,海南西侧的气流场以强劲的西南风为主导,为种群迁飞提供动力来源。8月6-7日,低压系统增强,低压中心强度由hPa增加为hPa,海南岛上空的风速减弱,但风向转为东风,不利于迁飞种群的继续迁飞而被迫降落。

2、9-10月迁飞轨迹

从10月份hPa的天气形势图可以看出,我国长江下游南部槽线进一步加深,随着北方冷气团的增强,大规模冷空气侵入我国南方地区。从10月份hPa的月平均温度可以看出,20℃等温线已越过我国华南地区,环境温度不能满足稻纵卷叶螟的生存需要,因此稻纵卷叶螟种群开始迁出。

-年9-11月典型迁飞峰日轨迹模拟表明,稻纵卷叶螟秋季跨海南迁种群主要由中国广东、湖南和菲律宾迁往越南和柬埔寨。年稻纵卷叶螟迁飞种群由中国广东及湖南以北地区迁往越南南部和柬埔寨等地。年稻纵卷叶螟迁飞种群主要由中国广东沿海和中部地区迁往越南南部和老挝等地。

年迁飞种群主要来自江西和福建接壤区以北,部分来自广东沿海和中部地区,主要迁往越南南部沿海地区和柬埔寨湄公河流域。年有一低压槽横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同时在华南地区有一高压脊,槽前脊后即江苏、安徽以及广东北部、江西、福建等地多盛行上升气流。

年在海南岛的东部有一明显的低压槽,槽前即广东省南部有上升气流。年自湖北、贵州、广西一带有一明显高压脊带,脊后多盛行上升气流。虫源地温度降低形成的环境压力和上升气流提供的动力条件有利于当地稻纵卷叶螟的起飞和迁出。

从9月份hPa的平均流场图中可以看出,在我国长江中下游至岭南、华南一带以东风为主导风向,略有偏北趋势,为这些稻区的种群远距离迁飞提供了动力条件。其中,年东亚季风没有快速回撤,而是停留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导致华南至南海一带风向以东风为主略偏南,这是导致年9月份稻纵卷叶螟迁入峰频次较少,南迁期延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结语:跨海迁飞稻纵卷叶螟雌蛾比例在不同年份间无显著差异,9月份雄蛾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雌蛾,其他月份雌、雄蛾数量差异不显著。已有研究表明,在生殖隔离条件下,稻纵卷叶螟不同性别的成虫的飞行能力间没有显著差异。交配雌蛾的飞行能力和再迁飞次数与未交配的差异不显著,但交配可以加速卵巢发育,使其提前产卵繁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24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