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万物有灵且美,值得你温柔以待
诗人聂鲁达说:
“万物生机勃勃,我遂能生机勃勃。”
年4月22日,世界第53个地球日。
今年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已经是我们被疫情偷走的第3个春天,
历经了灾难的我们,
才更加珍视人与自然共生的美好。
面对疫情下的人与自然,
点起一支蜡烛,总比咒骂黑夜好。
只要地球上还有重力,
就不要把自己想得太轻。
这又是一个不寻常的春天。
一个接一个的城市按下暂停键。
有人被封锁在自己家里不知哪一天才得自由。
也有人坚定在别人的城市未问归期。
疫情下的春天,少了几分热闹。
行色匆匆的人群,
用口罩掩盖了焦虑、迷惘与不确定性。
但窗外的春色不负约定,如期而至。
万物都在遵循古老的轨迹运行。
似乎再说:
即使这个春天终将错过,
生机与希望永不被辜负。
有位被隔离在上海家中的朋友,
某一天突然看到自己的窗外,
一株玉兰悠然盛开,旁若无人。
以前从不曾在意过的景致,
那一刻,仿佛行到尽处,山穷水复之时
见到的柳暗花明,他生平第一次,
为一朵花的盛开而惊喜到热泪盈眶。
春风会吹开春花,
也会吹开一颗枯寂的心。
这大概才是春天的意义所在。
相反,若是在春日活着,
却拥有一颗死寂的心,
这大概才是人世间最可惜的事情。
花未开时,觉得春日迟迟。
花要谢时,却又恨春日短。
如周云蓬的那首诗:
“春天责备没有灵魂的人,
责备我不开花,不繁茂,
即将腐朽,没有灵魂。”
当我们真正开始热爱自然,
并成为它的一部分——
静谧的风景之中,遥远的地平线上,
才会看见如自己天性一样美好的东西。
春天过去了,不要紧。
别把心里的春天也过没了。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
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
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
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这几年来,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
澳洲的森林大火数月不灭,袋鼠、
考拉烧死烧伤无数,蝗灾已从东非波及亚洲,
南极最高温超过20℃,冰川加速融化……
起初,我们只是为这些发生在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幸感到惊愕和惋惜,
直到新冠病毒炸弹一样在我们中间爆发。
我们才惊觉璀璨的文明成就
比起我们的未知,是如此渺小,微不足道。
也许火山的喷发,地球的毁灭,
或是尽头的明日,都是我们
可能要经历的人生之路。
无论前方是什么,
我们还是应该要带着对前方的憧憬。
“别怕美好的一切消失,咱们先来让它存在。”
要像爱春花一样,我们也要爱人间的太阳,
正如海子所说的,
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
一切会慢慢好转,
只是它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快。
天人合一,万物共生,
这自古就是是中国人的自然观。
恰如“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远远的一眼里,有敬,有爱,却互不打扰。
江河湖海,各得其所。
科学家们讲“生物的多样性”,
某种意义上,何尝不是“美美与共,和而不同”?
鲸鱼从大气中储存碳;
盔犀鸟飞行数千英里散布种子;
一些树种经由大象排泄到土地上
后神奇地发出了芽;
穿山甲靠打洞使土壤透气,并抑制白蚁。
就算是蛾子、蝙蝠,也像蜜蜂一般,
是花朵的伙伴与授粉者……
再没有比自然更奇妙的存在了。
自然之中,万物相互作用,
和,是一切关系的妙境。
同为地球的居民,
我们与数百万的物种分享着这个世界。
正如宇宙璀璨,
是无数星辰彼此辉映而成的一样。
世间的繁茂,
也不会单由某一些物种构成。
这就是自然——容纳着千差万别,
却始终如一地揭示万物同为一个整体的意义。
万物相谐而自得的星球,
才是一个美好的世界。
人类总是向大自然索取,
却时常忘了它的感受,
我们坐享自然界丰富的馈赠,
拥有着适宜的生态环境,
而这一切正是世界的稳定气候所带来的礼物,
是46亿年来,地球母亲在宇宙中
碰撞和生命演变结出的果实。
如何才能尽绵薄之力回报地球呢?
其实,每个人都能在微小的事上
做到节约低碳,积小成多,
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所有细小的行动,
都好过只会心痛,都一定会收获成效。
保护环境从来不是靠嘴说说,
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做,
找理由的时候,不如先做好那些分内事:
拒绝浪费,节约每滴水、每度电、每口粮;
拒绝野味,拒绝购买野生动物制品;
低碳出行,公共交通不仅环保,也更便捷;。
环保购物,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尽可能地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等;
植树绿化,保护已有植被;
做好垃圾分类和回收;
……
事实上,地球不需要被保护。
在数十亿年的岁月里,地球什么没有经历过?
它经历过天体撞击,地壳运动,
经历过五次生物大灭绝,
可它一如既往地绕着太阳公转。
地球它什么都不怕。
我们所做的这些努力,
只不过是为了保护自己,
保护子孙的未来。
无论何时,人要有所追求也要有所敬畏。
即便已见识过纷繁驳杂的世界,
也不可抛弃对细微自然的怜爱。
愿你“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愿我们这个可爱的星球永远生机勃勃,
也让人类世世代代都能感受到它的美好。
地球有灵且美,值得你温柔以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