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企业食品工厂不符合项的整改,应该怎么

北京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食品安全

在各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活动中,食品企业接收到来自审核组的不符合项报告/问题清单,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任何一个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那么不符合项的整改思路是怎样的呢?

01整改要达到什么效果?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不符合项的整改要达到怎样的效果。先看看标准咋说:

6.7审核后续活动的实施

根据审核目标,审核结论可以表明采取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或改进措施的需要。此类措施通常由受审核方确定并在商定的期限内实施。

这是GB/T-管理体系审核指南的规定。

几乎所有的审核活动的不符合项整改要求都是这套路。先原因分析,再纠正,再纠正措施。

02纠正和纠正措施有什么差别?

纠正correction: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纠正措施correctiveaction: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预防措施preventiveaction:

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这是GB/T-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的说明。

为啥要说个众所周知的事情,这三者的区别,只要是质量人,没有不知道的吧?

“先原因分析,再写纠正,再写纠正措施”这就说明,你不理解纠正和纠正措施的差别了。

如果只是纠正,只针对“已发现的不合格”采取措施,为什么要先做“原因分析”呢?

示例:某审核机构的不符合项清单表单

这个表单的先后顺序说明了对于不符合项的整改,先进行纠正,然后再进行原因分析,基于分析出来的原因,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来防止再次发生。

当然也有些审核机构,他们的不符合项报告是这样的:

那么在这里,纠正措施,通常是要求既要写纠正的活动,也要写纠正措施(correctiveaction)。

企业在填写不符合项整改报告英文时,将纠正活动翻译成:correctiveaction;而纠正措施写:preventiveaction。而某家比较严谨的审核机构,判定整改报告不错误,要求企业修改其表述。

03原因分析的思路

任何一个不符合项的产生,分析它发生的具体原因,自然是五花八门的。见过不少企业的整改报告中的原因分析,喜欢归结在“人”。

原因分析,最简单了,就两条,一是员工/管理员工作疏忽/工作不够认真;二是员工/管理员意识不够。

固然,人是各类活动的执行者,一个活动失效,首当其冲,人的因素必然是存在的,但是真正有意义的原因分析,不是为了整改而整改,需要考虑的因素就很多。就拿人这个情况来说,因为“人”的问题,我们可以再细化一些、聚焦到特定的原因上。

同样设备、各种环境控制失效的不符合项,在填写不符合项整改报告时,也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例如在车间某区域发现有蛾蚋。采取的纠正活动是怎么清除车间中的蛾蚋。但原因分析,就需要考虑是什么原因导致蛾蚋的发生,是清洁频率不适宜,还是清洁不到位?还是设施结构可能存在缺陷?

04纠正措施的思路

纠正措施,是与原因分析相对应的。但纠正措施的执行也有几个注意事项:

以一个不符合项为例,梳理一下整改思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909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