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美女的美貌,全靠眉毛撑
一个人的美貌度,总是离不开他的眉毛。形容女生美,我们可以说眉清目秀,形容男生帅,我们可以说星眉剑目。在中国传统审美里,眉毛和眼睛,总是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比如《红楼梦》里,宝玉初见黛玉,最先注意到的,是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之后宝玉为黛玉起的表字——颦颦,也是形容女子眉头微皱的神态。这很容易让人想起西子捧心的典故,说不定当年西施心口发痛,打动路人的不是她带病的翩翩身姿,而是微颦的眉头。毕竟古人对于眉毛怎么画,可是不一般的重视。《诗经·硕人》里夸奖当时的倾城美人庄姜出嫁时如何端丽,用的是大家熟悉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在这之前,还有一句对美人容貌的细节描写,说的是“齿如瓠(hù)犀(xī),螓首蛾眉”。牙如瓠籽,又白又齐,额头方正,眉毛弯细。和我们现在的审美差不多嘛。屈原的《楚辞》里也有一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说明在战国时期,有一对蛾眉,就有了足以招人嫉妒的美貌。蛾眉到底长啥样,让我们看一看:△蚕蛾据专家考证说,画蛾眉,源自原始部族的蚕蛾崇拜,早期的蛾眉画好之后,还要在下方点几个小圆点,就像蚕卵一样,才算是完整的蛾眉。Emmm……怎么听起来有点诡异。但这从侧面说明了,古人的画眉史,从很早就开始了。他们从蛾眉开始,就在两条窄窄眉毛上,尽情抒发自己对于美的看法。到了汉代,人们用眉笔用的越发娴熟,所以美妆爱好者们迎来了中国古代眉妆的第一个繁盛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长眉、远山眉、八字眉、惊翠眉、愁眉、广眉等等眉毛类别。以一手好文著称于世的卓文君,也曾是引领时尚的美妆博主,她的“远山眉”,让万千少女竞相模仿△后世想象的远山眉《西京杂记》都记载了卓文君的眉毛,“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汉成帝时期的宠妃赵合德,入宫时也是“为薄眉,号远山黛”(《飞燕外传》),可见远山眉的流行。为了真正做到眉毛如远山一样,影影绰绰,秀丽柔美,所以当时的眉笔色号是清一色的绿色。宋·晏几道《六么令》:“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画绿色眉毛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了唐朝,唐朝中期开始有人画黑色的眉毛,诗人将这种妆容称为“新妆”,说明之前黑色眉毛是很少见的。唐·徐凝《宫中曲》:“一旦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汉朝除了听名字就很美的远山眉,还有听名字就不太美的八字眉,眉形像“八”字一样,向下撇着,让人瞬间联想到“囧”字……但这是汉武帝钦点的眉毛,“汉武帝令宫人扫八字眉”,只能说直男审美,不得不服。画眉之风的另一个盛行期,在唐朝。对此略有了解的朋友,可能已经看过不少唐朝的奇葩眉形了。没错,唐朝的审美就是这么奔放,为了能够驾驭各式各样的眉形,唐朝女子一度流行起了“去眉开额”。直接把眉毛整个剃了,就给了画眉更多的展现空间。△唐朝眉形不完全统计那时候的唐朝女子有多爱画眉呢,李商隐的诗说“八岁偷造镜,长眉已能画”,唐朝小姑娘在八岁左右,刚有了朦胧的爱美意识,就开始偷偷学大人画眉毛了,和现在悄悄用妈妈口红的爱美小女孩一模一样!唐朝的眉形不仅多,流行趋势变化也快,初唐中唐晚唐,所流行的眉毛都有很大差别总结起来,差不多是这样:初唐时期,流行宽而阔的眉。所以武则天的“方额广颐”,在当时特别受欢迎。到了唐玄宗时期,则流行细长的眉毛。所以有了白居易“芙蓉如面柳如眉”的说法。△《捣练图》局部中晚唐,则流行而倒八字形的短眉。《簪花仕女图》就是晚唐作品,里面的仕女眉毛,充分反映了当时的审美。△《簪花仕女图》局部宋朝之后,尤其是南宋“程朱理学”的流行,对纲常伦理的强调,导致对女性有了诸多道德约束,至此之后,女性的眉毛通常以淡雅柔美为主要审美。弯、长、细的眉毛,带几丝楚楚可怜的味道,是宋朝到清朝对于女子眉形的一直审美。徐昭华《月下赠商云衣和韵》“羡尔双蛾似初月,不须相待画眉人”△《雍正十二美人图》局部眉毛这么重要,画眉的工具自然也不能马虎。古人没有眉笔,大多用画眉石来画眉,这种画眉石叫做黛。《说文》云:黛,画眉石也。女子画眉,和男子写字一样,要先把黛在专门的黛砚里用水化开,如同砚墨一样。石黛画眉在汉代已经盛行,汉朝出土的墓葬中,已经有用于磨黛的石烟。黛石也分高低档,普通人家用的需要慢慢研开,有一种进口的高级黛石却只需要蘸水,就可以直接使用了。这种黛名叫螺子黛,是一种产于波斯的画眉材料,自隋唐时代兴起。很多人回想起《甄嬛传》里的剧情,当年螺子黛产量不足,后宫内仅有的几斛,皇帝便分给了皇后华妃和莞贵人甄嬛,得知此事的华妃勃然大怒。这段剧情也是有些历史可考的。隋朝时候,隋炀帝宠爱一位叫吴绛仙的女官,总是赏赐她名贵的螺子黛。后来征赋不足,螺子黛量少,隋炀帝就给其他妃子赐更次一等的铜黛,只有绛仙的螺子黛从来没有断过。《隋遗录》:“绛仙善画长蛾眉……由是殿脚女争效为长蛾眉,司官吏日给螺子黛五斛,号为蛾绿。螺子黛出波斯国,每颗值十金。后征赋不足,杂以铜黛给之,独绛仙得赐螺子黛不绝。”名贵的“眉笔”,甚至可以代表皇帝的宠爱之心,足以见古人对眉毛的重视程度。这也解释了,为啥杭州小吴当初要画大价钱去纹眉,谁让眉毛这事眉有办法呢!文物加上新啦!北京故宫《兰亭序》来感受“天下第一行书”一顿一钩间的妙!
上一篇文章: 回望千古蛾眉之美 下一篇文章: 一朝花落春归去,几度枝枯叶又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9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