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趋光性的昆虫,为什么不向着太阳一直飞

商务BD求职招聘交流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640.html

本文参加百家号#科学了不起#系列征文赛。

昆虫大都有趋光性,不过有的是正趋光性,有的是负趋光性,简单的说正趋光性就是一些昆虫会主动地靠近光源,而负趋光性则恰恰相反。关于正、负趋光性比较常见的例子就是晚上路灯的四周会聚集大量的飞虫,而这些飞虫都是正趋光性的,而我们常见的蜗牛、西瓜虫等动物则是负趋光性的。对于正趋光性的昆虫来说,光是最能吸引它们的,那么为什么它们不一直奔向太阳呢?我们简单的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昆虫的正趋光性

说到昆虫的趋光性,许多小伙伴会首先想到“飞蛾扑火”。从表面上看,夜晚飞蛾确实会向着明亮的地方飞,哪怕前面是一根燃烧的蜡烛或者是一堆燃烧的干柴,飞蛾都会义无反顾的扑进去。但是,根据科学的研究发现,飞蛾扑火并不是因为趋光性,而是因为它被误导了。飞蛾是一种昼伏夜出的昆虫,它们在夜里行动靠的是月光发出的微弱光线,而月亮的光线照在地球表面几乎是平行的,而飞蛾正是根据平行的光线找到了适合自己飞的角度。但是,人类制造的光线是散射的,在黑夜中,这些光线比月光要明亮一些,所以这些散射的光线就盖住了月光,此时飞蛾就会以人类制造的光源散射出的光线飞行,而它飞行时所找的角度与在月光下飞行的角度是一样的,这就使得飞蛾会围着散射的光线打转。再加上本身飞蛾飞行的角度就是斜角,所以它会围着光源一直向里面飞,直到没有角度后撞到光源上。

因此,飞蛾扑火并不是因为趋光性,而是因为被其他光源干预,导致的导航错误。

而真正有趋光性的昆虫是一种本能,是昆虫本身对光产生的一种定向运动,而这些昆虫大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昼伏夜出的昆虫,而且没有特别固定的飞行轨迹,比如我们都非常讨厌的隐翅虫就是一种典型的正趋光性昆虫。隐翅虫通常会在夏秋两季活跃,它们的主要食物以昆虫、花粉等为食,按理说,在室内,它的主要食物比较少,所以它们不会跑到室内。但是,事实上,如果家里出现了隐翅虫,多半就是因为密封不严,在夜晚隐翅虫看到灯光被吸引到室内的。因此,严格意义上说,真正的正趋光性对于昆虫来说没有目的性,只是出于本能。

既然正趋光性的昆虫喜欢光,它们为什么不一直向着最亮的太阳飞?

在白天,太阳光是最亮的,这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光源,但是,事实上,我们却很少见到向太阳飞的昆虫。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三个原因:

01昆虫的习性

在上面我们说过,拥有正趋光性的昆虫,大都是昼伏夜出的,而这些昆虫在白天都躲在阴暗的角落里休息,不外出活动。这种习性大都是为了躲避捕猎者才产生的,相对来说,昆虫最大的天敌是鸟类,而大多数的鸟类是昼出夜伏的。既然白天躲了起来,它们也就不会向着太阳飞了。

02昆虫飞行的轨迹

虽然昆虫的飞行轨迹并不固定,它们一会飞这,一会飞哪,但是它们的飞行大都是按照直线进行的,这种飞行方式是最省力的。当有太阳光时,昆虫所处的整个环境都是亮的,此时它们就会用自己的眼睛来辨别方向,而昆虫飞行的目的也很简单,为了生存,或是寻找食物,或是躲避天敌。所以,它们也没有必要在一个明亮的环境中一直向着最亮的光源移动了。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夜晚路灯周围会有一群昆虫在飞,但是当天亮时,它们就会从亮着的路灯旁飞走。

03代价

我们不能否认在昆虫的进化史上出现过一直向太阳飞的昆虫,但是这些昆虫都已经被淘汰掉了。首先,向着太阳飞,是一件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在飞行的过程中,随着离地面越来越远,离食物也越来越远,体力消耗越来越大。其次,对于昆虫来说,它们大都是低飞的,因为飞得越高,遮挡物越少,体色与环境颜色的差异就越明显,这样就容易被天敌锁定到。

因此,一直向着太阳飞,对于昆虫来说代价实在是太大了,这样做的昆虫都已经死了。对于生物来说,在漫长的进化中,选择更适合自己生存的方式尤为重要,所以,就只剩下了不会傻傻的向遥不可及的太阳飞的昆虫了。

总结

昆虫的正趋光性只是相对于黑暗的整体环境才有的,而太阳升起时,环境整体明亮,所以即使白天活动的,有正趋光性的昆虫也没有必要向太阳飞,更不用那些昼伏夜出的昆虫了,在白天,它们早已经找到了阴暗处呼呼大睡了。

其实,严格意义上说,趋光性是昆虫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有利于自己生存的本能,这种本能不会太绝对,简单的说就是不是因为有趋光性,它们就无条件地向最亮的地方飞去,其中还有飞行角度、体力消耗、躲避天敌等等因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48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