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起画峨眉古代眉妆一路行来,尝过浓妆艳抹

古代,女孩子们同样是爱美的

现代女性的化妆台上总是挤满了瓶瓶罐罐,粉底、高光、眉笔、眼影等等一件不落,日系妆、欧美妆、烟熏妆各种化妆风格也是层出不穷;而在古代,女孩子们同样是爱美的,但因为化妆对于她们来说尚不方便,故多以简单的眉妆、唇妆、面妆为主。

其中变化多端的眉妆寄托了女性的最多心思,不同于西方人喜欢用嘴和肢体表达情感,中国人更相信眉目传情,眉毛和眼睛被看作人类面目最生动、最会传情达意的部位,在眼影尚未出现的年代,眉毛的描画也就成了古代女子极为讲究的事。

懒起画峨眉:眉妆的由来诞生

1、先秦:略施粉黛

先秦时期,我们的先祖还生活在一个物质匮乏、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对于生活的装点和自身的修饰还处于比较懵懂的阶段,但眉妆算是诞生最早的化妆手段之一,画眉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国策·楚策》有:“周郑之女,粉白黛黑”这样的描写,“粉白”是将白粉抹在脸上,而“黛黑”即指当时的妇女描眉以深黑色为主。

略施粉黛

在《诗经》中,经典美人卫庄公夫人齐庄姜的形象是“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中的赞美之词即是春秋时期人们对最美丽的女子形象的描绘,“蛾眉”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是当时最受人们欢迎的一种眉形,后来也成为了眉妆的基本样式,是流传了千年的独属于中国女子的眉妆经典。

2、蛾眉的出现

“蛾眉”指长长的且弯曲的眉毛,因为像蚕蛾的触须一般而得名,据说蛾眉的发明与原始部落的蚕蛾崇拜有些关系,从河南信阳和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木俑看来,这样的说法并非信口拈来,因为在这些文物身上看出,早先的蛾眉还要在眉下点几个小圆点,表示蚕卵,也暗示女性的生育。

由“春秋第一美人”齐庄姜作为模范,“蛾眉”被奉为美女的标配,后来的人们也多用“蛾眉”来描绘或者指代美人,屈原的《离骚》中便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的借代,《文言·卷二》有“秦晋之间,美貌谓之蛾”的说法,可见两道蛾眉成为了当时的时尚。而在后世的演变中,各代的风情中都贯穿着蛾眉这样的基本形象,因为它最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拥有极强的生命力。

一路行来,尝尽奢华艳丽与浓妆艳抹

1、魏晋南北朝:“眉如翠羽”与“黄眉墨妆”

经历了秦汉时期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学观念已趋成熟,人们对于美的偏好也逐步由质朴单一的清新到了更为华丽丰富的浓艳,眉妆在民间被广泛普及,但是长眉依然是人们最青睐的眉形,曹植的《洛神赋》中描写洛神的美貌时,就用了“云鬓峨峨,修眉联娟”,而很有意思的是,由于南北朝的分立,两地人民的审美和妆容也发生了不一样的变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学观念已趋成熟

南朝无论在宫廷还是民间都弥漫着一阵繁美奢艳的风气,文人对于女子的妆饰有着前所未有的嗜好,衍生出了多样且复杂的眉妆,从宫闱到民间,由汉代继承的八字眉、远山眉、惊翠眉、愁眉等轮番上阵,但是细长的蛾眉还是眉妆的主流,而晋代的陆机为它增添了“蛾眉象翠翰”的美名。

北朝时期则出现了“黄眉墨妆”的说法,这是因为北朝周宣帝时下了一道禁令,除了宫人,社会上的女性不能施用粉黛,于是就出现了用以替代的黄眉,河北辽地民间诗云:“有女天夭称细娘,珍珠络髻面涂黄,南人见怪疑为瘴,墨吏矜夸是佛妆。”虽然黄眉不久后被南风北渐冲击而逐渐衰落,但它的出现也算是丰富了眉妆的颜色。

2、隋唐:新月曲如眉

隋唐时期可谓眉妆的巅峰时刻,纵观历史,隋唐时期女子的化妆术是我国古代化妆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中国古代女性最重视妆扮的时期。

这一切从隋炀帝的好色开始,他甚至不惜花费重金从波斯购买大量进口螺子黛赐给宫人画眉,造成了“由是殿角女争效为长蛾眉”的局面,其对美的追求的狂热情形,使得画眉成为了风靡朝廷到扩散到民间的“全民运动”。

由是殿角女争效为长蛾眉

而到了唐朝,其浪漫开放的风气更是助长了眉妆形式的登峰造极,在化妆中占据了首席的地位,大胆、奔放、奢华的唐朝人开始尝试探索蛾眉以外的眉形。在贞观年间阎立本的《步辇图》上,我们可以从宫女的眉妆看出她们与前人的不同:比起细长的蛾眉,初唐的人们更倾向于较宽而曲的月眉,也称作“柳叶眉”,形状如半月或柳叶,这是唐朝眉妆向阔眉发展的信号,在后来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的同代人物画像也有所印证。

唐朝阔眉的描法也有演变,从张萱的《捣练图》、《弈棋仕女图》等绘画作品中可以窥见:万岁登封年间,眉头尖,眉尾分梢;长安年间,眉头下勾,眉身平而尾向上扬且分梢;景云年间,眉短而上翘,头浑圆,身粗浓……短短十余年眉妆的画法就已经一变再变,可见唐朝包容万象的开放,那个时期的眉妆可谓变化莫测。

晚唐时期的眉妆继承了浓和阔的特点,但相比起传统的眉形来说非常短,最有代表性的是“桂叶眉”,为了便于描画清晰,女性把自己原本的眉毛全部剃掉,在眉头位置用眉粉描上大半个拇指盖大小的椭圆形状,眉形浓重而短小,如被视为唐代绘画经典的《簪花仕女图》中人物一般。

唐朝时期的眉妆之丰富多样,亦可在唐玄宗令人创作的《十眉图》中体现,其中精心挑选并描绘了当时流行的“开元御爱眉、小山眉、三峰眉、垂珠眉、却月(月梭)眉、分梢眉、涵烟眉、拂云(横烟)眉、倒晕眉”十种样式,而这只是他在位时期流行的十种,未被记载入册的眉妆恐怕只会更多。

时世不与人同,眉妆最终回归质朴,素净典雅

1、宋元:淡扫峨眉

自宋代开始,受到理学的影响,全社会追求更自然雅致的气质,而对于妇教妇德有了更多的框定,风气也不似盛唐开放,逐渐向内敛和儒雅转变。随之变化的是妇女的妆容,她们不得不放弃华美的修饰,淡化自身,皈依家庭,表现出柔顺驯服的样子,所以宋元的眉妆常常比较秀丽淡雅,显示出女子的端庄与温柔。

宋元两代的宫女和民间妇女所画的基本是复古的蛾眉,辛弃疾《青玉案》的“蛾儿雪柳黄金缕”、欧阳修《踏莎行》的“无言敛皱眉山翠”、秦观《生查子》的“远山眉黛长”,赋予了蛾眉更多的美好的比喻意象,尽管所赐予的名号不同,但从宋代的绘画等作品来看,都是细长的样式;记录元代社会风情的《三风十衍记》介绍:“窈窕少女,往来如织……然不事艳妆色服,淡扫蛾眉,以相矜尚而已。”

不同于民间对蛾眉的回归,宋代宫廷内的后妃却拾起了唐代遗留的“倒晕眉”,眉尖和眉身仿照月眉,但在尾部晕染扩散,由深入浅,化入鬓发,显得不似桂叶眉一般木讷刻意,更具贴合当时人们崇尚的自然之美。

宋代宫廷内的后妃却拾起了唐代遗留的“倒晕眉”

而元代的皇宫中以游牧民族为先,别具少数民族特色的“一字眉”出现了,南薰殿的历代帝后像中,元代皇后多数都画着这样的眉妆,不同于现代较粗的一字眉,她们的一字眉以细长、齐平为主,大概是取了端庄之意。

2、明清:似蹙非蹙笼烟眉

随着封建集权的进一步加强,明清时期的女性受到了更多的约束和压迫,对男性的依附地位更为突出,应男性的要求,明清女性的妆容偏向秀美和妩媚,却又不失端庄内敛,眉妆的样式失去了深浅长短的变化,统一为细长的蛾眉。

明代的统治者竭力想恢复汉唐盛世的文化传统,可却只学得来“柳叶眉”,偶有长眉、却月眉及略呈八字形的弯眉,也只是继承了汉唐遗风,了无新意。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笔下“生得浑身雅艳,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金瓶梅》里的潘金莲“翠弯弯似新月的眉儿”,可见纤细而微微弯曲的眉妆成了当时的风尚。

清代时妇女地位进一步下降,因此表现低眉顺眼楚楚可怜神态的妆容进一步流传,就连才高气傲的反抗封建婚姻的代表林黛玉都是“两弯似蹙微蹙笼烟眉”,巾帼气概难以寻觅;清代的人物画和年画中女性的曲眉便是当时女性的真实写照:眉头高起,眉尾低回,眉身修长纤细,突出了眉毛下垂的态势,反映了乖顺娇羞的女子媚态。

清代的人物画和年画中女性的曲眉

总结

纵观中国古代女子的眉妆,是跟随着时代特色和社会风气而发展的。从先秦时期的蛾眉起始,到六朝开始眉形眉色的丰富,再到隋唐时期的大胆创新,再到宋元时期的复古端庄,至明清时期的收敛低回,经历了长蛾眉、翠眉、黄眉、阔眉、月眉、桂叶眉、倒晕眉、一字眉等等流行,又间或有八字眉、远山眉、愁眉等别具一格眉形的出现,最终还是回归了蛾眉为主的细长微弯的形态;从质朴自然到富丽华美,最后还是返朴归真,或许正映证了那句“时尚就是一个圈”,兜兜转转,时隔千年,“懒起画峨眉”。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女子面部化妆探析》

2、《我国古代女子眉妆概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24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