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壮硕丰盈到柳眉细腰,从三寸金莲到纤纤玉
自古以来就有“女为悦己者容”的说法,但在现代社会,由于女性地位的提高,更多的女孩子是“为悦己而容”了。不过,不管怎么变化,时代对女性审美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在一些特定时代,女性的形体之美更是像畸形发展。今天,小女子就带大家粗略地看下中国女性美之变化。
石器时代之粗壮结实之美
石器时代,由于生产力的落后,物质匮乏,人们每天都在想着怎么填饱肚子,精神生活基本为零,这一时期,应该谈不上女性美的观念,只有生存与种族延续,所以女性形象以壮硕结实示人,认为粗壮、能干活、能生殖的女子是美好的。
春秋战国之柔荑凝脂之美
从被誉为最美诗歌的《诗经》中对女性美的描写可以略窥一二。
《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仅仅几句将一位“嫣然一笑动人心,秋波一转摄人魂”的美人形象深入人心。以至于后世评论颂美人者,无出其右。
从这几句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前秦时,中国人对女性美已经有了直接的分辨和标志,那就是“手像春荑好柔嫩,肤如凝脂多白润,颈似蝤蛴真优美,齿若瓠子最齐整,额角丰满眉细长,回眸一笑百媚生,秋波暗送让人迷。”
值得一提的是,“硕”还有高大的意思,由此可见前秦时对女性美的标准还有形体修长一说。
两汉时期之秀外慧中之美
成书于汉朝的《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好”字。“好者,美也,从女子”。两汉时期,古代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成熟发展,人们对女性美的要求不仅在外貌上,还要求在德性上。
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应该能代表当时世人对女性美的追求标准了,史书上记载,赵飞燕身轻如燕,体轻能为掌上舞。汉朝才女班昭班婕妤在其《女诫》一文中写道:“阴阳属性,男女异行。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认为女性以柔弱为美。还提到女有四行,认为女子要“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
可见,两汉时,世人对女性内在美的要求已经压倒了外在美,所以,这一时期总体以女性外貌柔弱、内有妇德为美。
魏晋南北朝之温婉婀娜之美
魏晋南北朝在历史上存在感不高,但这一时期社会风气开放,后世隋唐皆有魏晋遗风,现在流行的“小鲜肉”一词最早可以形容魏晋男子,咳咳,扯远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在精神上极度的自由解放,是一个充满热情和个性意识的时代。
这一时期,世人一反汉代对女子的妇德要求,提倡女性的外在魅力与热情奔放。所以这一时期的女性大多穿着广袖短襦,曳地长裙。流行在头上插戴花钗和“步摇”,这样走起路来衣袂飘飘,环佩叮当,进一步强调了女性的温婉妩媚,婀娜多姿。
文学上最富有影响力的形象要属“花木兰”了,花木兰从军归来后,“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就是当时真实的写照。
隋唐之雍容丰腴之美
首先小女子声明,绝不是后人所理解的“以胖为美”。
隋唐,人们的审美角度又发生了变化,隋唐秉承魏晋遗风,社会开放,风气自由,女子地位也进一步提高。与魏晋的随性不同,隋唐时期女性美转变为一种雍容华贵、丰腴健康之美。这种美身材要丰满,但绝不是胖。史书记载的杨玉环也没有胖之说,仅有“姿色冠代”“资质丰艳、肌理细腻、骨肉匀称”等词。
考古出土的唐代女俑像也证实了小女子这一说法,女俑形象大多呈现出一种丰腴圆润却不失矫健灵活之美。
所以,隋唐时期,女性之美应该是雍容华贵、丰腴健康、大胆性感。在延续魏晋的风格上,增添了华丽之美,彰显着盛唐气象。
宋元之文弱清秀之美
由于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宋元开始追求淳朴淡雅之美,这一时期的女性以“削肩、平胸、柳腰、纤足”为美。令人不解的是,唐末出现的“裹脚”习俗在宋代开始流行,人们以“三寸金莲”为女性美之标志。《水浒传》中潘金莲就因为小脚如三寸金莲,而诨名“金莲”。
李清照《醉花阴》中更是直观描写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所以,宋元时期女性美都以娇小柔弱、杨柳细腰、哀怨无力等为特征。小女子认为,这是宋元文人对女性的一种病态要求,变态审美。
明清之内敛含蓄之美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对女性的束缚比之宋元变本加厉,另一方面因为资本主义的一度萌芽,儒家传统的重妇德、重贞洁与纵欲观念并存,所以,即使明清时期对女性束缚之甚,但青楼女子却大放异彩。士大夫们不注重女性外貌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