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岸晓风残月
仰望星空,最亲切者,莫若一轮明月。月落清辉,月光如水,月满人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所吟,一千多年后,仍不失其精辟。只是今之“今人”,对月的诗意情趣,远不如彼时的今人、古人。
想来也不难解。古人生活相对贫乏,日落之后,万籁俱寂,无电灯电视手机电脑,满天星斗,月圆月缺,便格外诱人。今人的夜生活已极大丰富,霓虹光影,通宵达旦,城中人早已不见夜空。现代人可乘飞船登月,但相比之下,古人对月的感情与想象空间,却远比今人丰富。
文字写好了,不知配啥照片。早春时节,雨雪过后,城南大观园生机勃勃。闹中取静,且水系发达,垂柳泛绿,水榭亭台,赏心悦目。权且穿插文中,聊以轻松阅读。见谅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农历实为月历,以月相变化编排立法。初一不见月,月在日地之间,且与日出日落合拍,称朔。渐渐,月如钩,镰刀状,称峨眉月,月如弦,称上弦月,出现在上半夜的西方天空。至十五六,月呈浑圆,称望。随后,月呈下亏,至二十二三,为下弦月。直至下一个新月。
月相的无穷变化,引起古人丰富联想。尤其当满月高悬,银辉铺地,更令人浮想联翩。一年十二个月,十二个满月轮回。正月十五上元节,又称元宵节、灯节、元夕。七月十五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八月十五中秋节。十月十五下元节。月圆之日,祭神祭祖,慎终追远,已成传统。
四个满月节日,又以元宵最为隆重。正月十五,恰值冬去春回,农耕民族进入一年最重要的时段。张灯结彩,全民狂欢,然后便要春耕春种了。《大唐新语》记载唐长安城元宵节盛况:“神龙之际,京城正月望日(即十五),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族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车马喧阗,人不得顾。王、主之家,马上作乐,以相竞夸。文士皆赋诗一章,以记其事。”
进入怡红院,贾宝玉的温柔富贵乡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崔液《上元夜》)两首流传至今的唐诗,生动记载了长安城特为元夕开放夜禁,妇孺老幼倾城而出,彻夜赏灯狂欢的情景。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张祜《正月十五夜灯》)“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李商隐《观灯乐行》)字里行间,皆今时今日难以理解的节日气氛。
宋人闹元宵的热情,较唐更甚。“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青玉案》上阕,将南宋临安城元夕,描画得轰轰烈烈。当然下阕更得后人赞誉:“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宋代元夕,许“妇女出游街巷,自夜达旦,男女混淆”,于是爱情火花屡屡碰撞。“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欧阳修《元夕》)诗人也许为怀念亡妻,但后人喜爱的,却是“人约黄昏后”的含蓄暧昧。
春日沁芳亭桥。亭上有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上元之后,其次中秋。炎夏将尽,秋风转凉,五谷丰登,百果飘香,农业民族的丰收喜悦,借中秋节日充分表达。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翛然是玉京。”(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司空图《中秋》)如若“八月十五云遮月”,唐人恐遗憾一年了。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西江月》)东坡中秋词,似特意呼应“云遮月”的人生遗憾,又突生悲壮。
苏东坡另有《水调歌头》一阕:“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词咏月称第二,恐无人敢称第一。故有“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之说。
黛玉所居潇湘馆。“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片翠竹环绕”
月满之夜,便预示着月缺,古人早已洞悉此中悲悯,故而咏月之作多凄凉、悲壮、怅怅。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孤篇盖全唐”,面对一轮清月,月色春江,展开了如屈原《天问》般的遐想。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这些妇孺咸知的唐人咏月诗,句句饱含思念、想念、怀念,耐人回味。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天下三
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两位唐诗人的明月之唱,将扬州城的妩媚多姿,铺展得如画如歌。
明月可叹,满月可赏,缺月亦可咏可唱。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新月行至初三,恰似一弯细镰,又名峨眉。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东坡以月下孤鸿自比,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最耐读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千回百转,长吁短叹,愁肠郁结。至“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更被誉为“古今俊句”,位列宋金十大名曲。
藕香榭,史湘云曾在此开海棠诗社,设螃蟹宴
由唐及宋,以致明清,候月、赏月,渐入古人诸般雅事之列。
苏轼有《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两个大闲人为月失眠,半夜游赏,活脱脱一对老顽童。
有道是“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入我室者,但有清风;对我饮者,惟有明月。”
白香山最善以诗邀友:“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华阳洞里秋坛上,今夜清光此处多。”与其“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大有异曲同工之妙。
南宋杜垒诗:“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月,茶,梅,三雅齐聚,闲雅难得。
花虽未开,蜂蝶难觅,但见水中柳、园中竹,婀娜潇洒
闲读古诗,至会意处,每每击节。饱经风霜,披沙沥金,辗转流传至今的五言七言长短句,如醇酒,如酽茶,越品回味越丰富,越喝滋味越甘醇。辛丑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月由朔到望,人由古及今。赏月吟诗,如饮甘霖,如醉如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