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晚上为什么会撞灯与飞蛾扑火一样吗

白癜风检查到中科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蛾类是我们最常见的昆虫,它们身体上通常都布满了鳞毛和鳞粉,用手一碰,手上就会粘上许多,让人觉得有些不适,所以大多数人讨厌蛾子。但是在蛾子中,有一类是例外,它们有着华丽的外表,在春夏季的花丛中翩翩起舞,它们就是蝴蝶。

蝴蝶是鳞翅目中的一个家族,它们属于凤蝶总科(Papilionoidea),包含了7个科多大种不同的种类,它们广泛的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其他大陆上。我们对蛾类的客观印象是它们会“飞蛾扑火”,这是一种主动的向光源飞扑的行为,那么蝴蝶晚上撞灯是不是也是同样的道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它们是没有趋光性的。

那么,为何蝴蝶晚上会撞灯呢?我们不妨从趋光性这个切入点来聊一下这个问题。

“飞蛾扑火”

飞蛾扑火相信许多小伙伴都亲眼见过,尤其是80后、90后的小伙伴,以前小时候家里停电是常有的事,所以那时候家家户户必备的就是蜡烛,当点燃蜡烛,尤其是在夏季,我们经常能够听过飞蛾撞到蜡烛的火苗上被烧得滋滋啦啦的声音,有的飞蛾甚至会把蜡烛撞灭,显然这是“自杀行为”。

而且即使它们没有扑到火上,只是围着灯泡乱转,它们最终的归宿也是死路一条,这一点从第二天灯下蛾子的尸体就可以看出来了。那么,飞蛾为什么有这种自杀行为呢?许多人认为这是趋光性导致的,但其实真相并非如此。

首先,趋光性是指生物对光主动靠近或者远离的一种行为,其中靠近是正趋光性,我们夏日在路灯下看到的大量的飞虫,基本上都是正趋光性的昆虫,远离是负趋光性,我们常见的蜗牛就是负趋光性的代表动物之一。

从趋光性的定义上看,飞蛾扑火或者向着灯光移动应该是正趋光性,但其实研究表明,飞蛾只是有着看似趋光性的行为,但没有趋光性,因为,大多数的飞蛾是夜行性的,它们的飞行和导航非常的依赖于月光,而月光落在地球上的光线都是平行的光线,飞蛾正是靠着保持与这些光线的角度来飞行的。

但是,人类点的蜡烛、灯泡发出的光是散射的光,这些光没有任何的平行性可言,所以当飞蛾们经过这些光源时,光源散射的光线就会打乱它们原本的平行光线,此时飞蛾的表现就是围着光源飞到死或者直接撞到光源上。

因此,飞蛾并不是自愿地扑火或者围着光源飞的,而是我们制造的光源打乱了它们原本的飞行角度,造成了它们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夹角,从而扑火或者飞到死的,也就是说飞蛾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趋光性昆虫。

蝴蝶撞灯?

虽然蝴蝶也是蛾类,但是它与绝大多数的飞蛾最大的不同就是习性了,因为世界上上万种蝴蝶几乎清一色的都是日行性的昆虫,而日行性的昆虫几乎是没有趋光性的,而且从习性上看,它们只有在太阳升起时才会变得活跃,到了晚上,它们会一群聚集在一丛花或者其他隐蔽的地方,度过漫长的黑夜。

同时,它们不像其他蛾类那样可以利用月光光线进行飞翔,所以晚上出来的蝴蝶,跟扑火的飞蛾没有区别,几乎是死路一条,所以,晚上蝴蝶撞灯是一种异常的行为。

这个行为极有可能是因为蝴蝶栖息的地方恰好被强光照射,从而导致了蝴蝶出现了在夜晚飞行的情况,同时它们飞行主要是靠眼睛。蝴蝶的眼睛看到的事物通常是没有色彩的,但是它们能够看到黑白,不过在紫外线(白天阳光)的照射下,它们能够看到红、蓝、黄三种颜色,这是它们白天能准确找到花丛的主要原因。

当它们因为被强光照射时,它们本能地会认为是白天了,其实不仅仅是蝴蝶,鸡也是如此,它们会在半夜打鸣通常就是被周围较强的光线所影响的。

但是,我们制造的正常灯光的光线是没有紫外线的,此时蝴蝶是只能看清黑白的,在这种视觉条件下飞行,蝴蝶显然的会主动的向白色区域飞行,因为只有这里才能看得清,此时它们就容易飞到散发光源的灯上,从而形成了像其他飞蛾那样撞灯的行为。

总结

在白天,蝴蝶的视力非常好,它们是不会撞灯的,但是作为一种没有夜视能力,日行性的昆虫,它们晚上是会蛰伏起来的,除非是它们蛰伏地方的光线非常好(比如被灯完全照射到),才会结束蛰伏行为,从而飞行,但是此时的它们只能看清黑白,于是就向着最白的地方-灯,飞了过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19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