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长恨歌想说些什么
白居易《长恨歌》想说些什么?
白居易《长恨诗》原文有一千多字,为了减少篇幅,只摘录部分如下: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白居易,是唐安史之乱后晚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和诗人元稹同科及第。唐宋时期,一个人要想替国家做出一番事业,必须入仕,要入仕,作为知识分子必须通过科举考试。但和白居易同科及第的元稹仕途之初却顺风顺水,而白居易仕途之初却面临诸多坎坷,颇不得志,满怀雄心壮志的他,仕途之初只获得一个八品县尉的官职,报效之心无以上达,白居易仕途遭受挫折。
《长恨歌》作于年,全诗用大量篇幅描述了唐玄宗后期宠幸杨贵妃的故事,比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为此,唐玄宗长期不思朝政,最后给予叛臣可乘之机,发动了安史之乱。
读罢《长恨歌》的千字长诗,我们为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今生来世的两情相守,缠绵不绝的爱情所动容。但现实中的唐玄宗与杨贵妃真的是这么厮情相守吗?据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载:
“禄山生日,上及贵妃购衣服。召禄山入禁中,贵妃以锦绣为大襁褓,裹禄山。上自往观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复厚赐禄山。
“自是禄山出入宫掖不禁,或与贵妃对食,或通宵不出,颇有丑声闻于外,上亦不疑也”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原文意思是:安禄山生日,皇帝及贵妇为安禄山选购衣物,然后召安禄山进入宫中,贵妇认安禄山为干儿子,给安禄山“洗三”(旧俗:婴儿三早洗澡去污)然后用锦绣裹住安禄山,抬进大轿里。皇上亲自去贺喜,并赐给杨贵妃为安禄山“洗三”的金银珠宝,还厚赏了安禄山。自从安禄山出入杨贵妃寝宫不受禁止,安禄山或者经常与杨贵妃一起吃饭,或者在杨贵妃宫中整夜不出,这样的绯闻在宫外颇为流行,皇上也不表示怀疑。
可想而知,当时正值30来岁的风姿绰约杨贵妃给正值40多岁魅力男人安禄山“洗三”,而且安禄在杨贵妃寝宫整夜不出,这些场景都是一幅幅什么样的画面,这样的场景太可以想象了。可见,杨贵妃与安禄山的关系非同一般。而唐玄宗对安禄山与杨贵妃的这种关系也简直是不表示怀疑甚至是乐见其成。
所以,从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这些记载中,我们是否可以判断:唐玄宗与杨贵妃并非为了什么美好的爱情而两情相守。个人认为这是毫无疑问的。杨贵妃等等三千佳丽,无一不是统治阶级等等的权势人物手中的玩物。哪来的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惊天地恸鬼神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的忠贞不渝的美好爱情。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白居易要把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描写得这么美好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上文提到了,晚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用极具浪漫的色彩来来描绘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不会没有另一层意思。白居易生活的晚唐时代情况,有杜甫诗云:“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这个时候,皇帝已不能完全控制国家了,各地的节度使,也就是藩镇成了国中之国,威胁中央。国家治理混乱,国力日益下降,百姓流离失所,生活无以着落。在这种情况下,现实主义的诗人还有哪来的浪漫呢?结合白居易仕途之初的际遇来看,个人认为白居易并不是要塑造一个痴情的唐玄宗和一个清纯的杨贵妃之间的凄美而沉痛的爱情故事来进行哥颂,更有可能的是在《长恨歌》千字长诗中,作者极度的夸张靡词,隐含着讽刺一个后半生昏庸无比、在马嵬坡恩情寡绝的唐玄宗,表达出作者对家国的担忧,对百姓疾苦的同情。表现出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如此分析,大家是否表示认同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