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曾经羡飞蛾谁没有幻想过,那个可以一念
“飞蛾扑火”,是个贬义词。
自不量力,任意妄为,是飞蛾扑火。
立于危墙之下,自取灭亡,是飞蛾扑火。
得不偿失,一错再错,是飞蛾扑火。
多不值得。
可是啊,有多少人,能够抛开一切因果,斩断所有羁绊,去听从内心的声音,决然做出自己想做的选择?
也许这个选择会贻笑大方。
也许这个选择会得不偿失。
也许这个选择会让人无路可退。
但是,讲道理,当你左右询问,瞻前顾后,掐灭胡思乱想,做出某个你认为的万无一失的决定时,难道就可以百分百避免以上的结果?
只不过是大概率与小概率的区别而已。
那么,何妨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如此,虽败不悔。
能够有机会,去亲自寻找到自己人生谜题的答案,多可贵。
(一)情之所至,飞蛾扑火也快乐
绮怀·黄景仁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缠绵思尽抽蚕茧,宛转心伤剥后蕉。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数不清这是第几回了,他坐在花影下徐徐吹箫。
她居住的院子,明明红墙在目,却仿佛隔着银河一样,无法触及。
一样的晚霞星辰,流云疏月,可眼前的风景再像当时,也不是那一天。
风露点滴,不觉天明,人对落花一地。
经过一夜的回忆与煎熬,绵绵情丝一缕一缕冷却,消失,断绝,如同一个抽干净的蚕茧;心意因为期望而舒展,又因为失望而消磨渐尽,就像一个被剥尽的芭蕉。
酒喝了一杯又一杯,醉眼朦胧间看见的,却是她十五岁那年的月圆之夜,她回眸一笑。
以后还要彻夜相思吗?
要。
值得吗?
不值得,可是愿意。
(二)忠之所至,飞蛾扑火也值得
从军行·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炎热的沙漠,刺骨的雪山,飞沙走石的戈壁,月冷烟浓的荒原。
战匈奴,袭匪寇,铠甲已经在无数次战争中,破旧、碎裂。
而现在,敌军又已经悄悄在城南布下了层层埋伏,一场血战,一触即发。
突然,黄沙飞扬,马蹄声响处,一位将军提着敌军大将的头颅疾驰而来,身后跟随着,血战后幸存的士兵们。
战争从没有公平之说。
双方兵力悬殊时,以一敌百,以一敌十,是常见的事情。
宋朝时,趋炎附势,主张献媚求和,反对开战的大臣们说,咱们兵力弱,武器又不行,和他们打无异于飞蛾扑火啊!
朝堂之上一派附和之声。
但总有人觉得,飞蛾扑火的价值,不在于是否能扑灭,而在于要让天地知道,火再大,有人愿意为了道义,为了心中赤诚,去拼死一搏。
于是他站了出来,陈词激昂,掷地有声。
随之而来的,是他被贬到了天涯海角。
那又如何?
临终作·何宏中马革盛尸每恨迟,西山饿死亦何辞。姓名不到中兴历,自有皇天后土知。
(三)德之所至,飞蛾扑火又如何
白鹭·唐庚说与门前白鹭群,也需从此断知闻。诸公有意除钩党,甲乙推求恐到君。
蚕妇·张俞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绮罗者,不是养蚕人。
有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可是在国家动荡不安时,当社会不清净太平时,武将披肝沥胆,征伐在外,书生亦有义胆忠肝,奔走呼号,用文字写下百姓对现实的控诉。
唐庚说,白鹭啊白鹭,听完我这顿牢骚,就有多远跑多远吧!那群饭桶天天想着罗织罪名,一网打尽所有对他们不利的人,万一他们用歪理邪说,各种牵强附会,甚至把罪名安到你们头上,就麻烦了呀!
张俞说,蚕妇进城一趟,回来就哭了。
凭什么养蚕人自己,不分昼夜,努力干活,却衣不蔽体,凭什么不养蚕的人,悠游于市,赏花逗雀,穿着绫罗绸缎?
他们的文字,反应的是不是民间疾苦?
是。
有价值吗?
有。
权贵会看吗?
不一定,但一旦权贵们看到了,这些诗人“讥讽时政”的罪名就定了。
可不就是飞蛾扑火吗?
但为底层人民击鼓鸣冤的人,历朝历代,什么时候消失过?
飞蛾扑火,未必值得,但一定是不会让人遗憾后悔的。
人的一生,说长也不长,你不妨听听自己的心。
世事纷繁,有些时候,但求不负人间,不负夙夕之愿,能够紧握执着一念。
周末快乐。
不如明天就去做些看起来“飞蛾扑火”的事儿吧!
(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