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综合防治技术

节假日白癜风专家照常坐诊 http://m.39.net/pf/a_5777894.html
1 物理防治措施

①人工捕蛾及摘除卵块:成虫羽化期间是捕捉美国白蛾的最佳时机。相关工作人员应在黄昏和清晨时分,重点捕捉和清除墙壁与电线杆上的成虫;在成虫羽化产卵至幼虫孵化阶段,认真检查寄主树冠外部及叶片背面,发现卵块时立即摘除销毁。

②剪除网幕:在美国白蛾幼虫3龄前,每隔两三天仔细检查一遍,发现网幕要及时用高枝剪将网幕连同小枝一起剪下。剪网时要避免戳破网幕,以免幼虫漏出;剪下的网幕必须立即集中烧毁或深埋,散落在地上的幼虫应立即杀死。

③树干围草诱虫:针对准备潜伏在树干化蛹的老熟幼虫,可在树干离地面1.0~1.5m处,用谷草、稻草把或草帘以上松下紧的形式围绑起来,诱集幼虫化蛹。化蛹期间每隔7~9d换一次草把,解下的草把要集中烧毁或深埋。

④灯光诱杀:该方法不仅无公害,而且可以有效节约人力与物力资源。美国白蛾成虫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因此,应在其成虫羽化阶段,在树林、庄稼带内每隔m悬挂1盏杀虫灯,悬挂高度控制在2m。在白蛾成虫较活跃期间开启杀虫灯,开灯时间控制在19:00到次日天亮。另外,10月下旬至次年3月初,可在树洞、土块、石块、瓦片及房屋裂缝下挖掘越冬蛹,并将其进行焚烧处理。

2 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是现阶段美国白蛾防治中应用频率高、见效快的方法。早在美国白蛾入侵初期,我国许多地区为达到全部消灭害虫的目的,使用的药剂毒性较高,如、灭多威。随着我国生态建设理念的普及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高毒性药剂逐渐被禁止使用,鼓励采用低毒高效的苦参碱、灭幼脲等无公害药剂防治美国白蛾。进行化学防治时,一般采取人工喷药和飞机喷药2种形式。人工喷药适用于分布零星、低虫口密度区域。为了避免引起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应选择生物或植物源药剂,如苦烟乳油。美国白蛾幼虫期是人工喷药防治的最佳时期,尤其是第1代幼虫破网前,虫龄比较整齐,且多集中在相对固定的位置,十分便于开展人工喷药操作。针对园林树木,可采用背负式药剂喷雾器;针对道路两旁的树木,则可以使用高压式机动喷雾器。

针对野外大面积防控,则需要采取飞机或无人机喷药防治。飞机喷药防治技术具有作业速度较快、费用成本较低及用药量较少等优势,不仅能够防控美国白蛾,而且可以有效防治其他农业及林业害虫。飞机喷药防治的最佳时间是美国白蛾产卵盛期及幼虫孵化初期,喷施药剂可选择25%灭幼脲,药剂作用时间长达1个月,且不会受雨水冲刷的影响。为了提升喷药效果及避免发生次生灾害,进行飞机喷药防治的过程中应重点做好两方面准备工作:第一,对美国白蛾群体加强监测,全面掌握虫情,避免延误飞机喷药防治的最佳时机;第二,应明确飞机喷药防治的范围,结合虫情和受灾区的情况,科学规划作业流程。

3 生物防治措施

防治美国白蛾时,应充分发挥其天敌作用,如可以借助周氏啮小蜂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周氏啮小蜂可以找到在各种隐蔽场所化蛹的美国白蛾,产卵寄生于其中。美国白蛾幼虫期是释放周氏啮小蜂的最佳时机,释放时应选择温度20℃以上、无风晴朗且湿度较低的天气,按1头白蛾幼虫释放3~5头周氏啮小蜂的比例,在10:00—16:00放蜂。

在美国白蛾泛滥的林区,放养一些家禽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鸡是一种食性很广的杂食禽类,昆虫及微小的爬行类生物都是其喜欢吃的食物。利用鸡的食性特点,在受害林区放养鸡群,可有效减少美国白蛾数量,尤其是在美国白蛾幼虫期,鸡群会吃掉下树化蛹的老熟幼虫,以减少美国白蛾对林区的危害。采用以虫治虫及与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苏云金杆菌(Bt)等生物制剂相结合的措施,防治效果更好。因此,对4龄前幼虫宜选择喷施苏云金杆菌,对二三龄幼虫宜选择喷施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同时,还可利用仿生制剂防治4龄前幼虫,如使用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倍液、20%杀铃脲悬浮剂倍液进行喷洒防治。

4 预防管理措施

①健全报告制度:为提高美国白蛾防治效果,应加快建立健全虫情报告制度。发现虫情后,应主动向当地相关部门汇报,以确保在48h内开展全面核查,并及时上交核查结果。同时,要第一时间向各级部门汇报虫情发展情况与防控进展。

②加强全面普查与动态监测:发现美国白蛾疫情时,当地林业部门应充分发挥科学指导作用,组建专业的美国白蛾监测队伍,制订全面合理的普查监测方案。同时,应坚持“防大于治”的原则,确保每年10月前都深入虫情常发场所进行调查,如果园、农田、园林、林场等地,还要注意对流通现场的监测,如交通沿线、集市、厕所等区域。通过合理部署,加强动态监测,提高防治效果。

③落实检疫封锁,避免虫害扩散:针对美国白蛾的检疫,应以产地检疫为中心,重点加强对虫情的控制,确保其在可控范围内,避免向外蔓延。在检疫封锁期间,相关林木、果木及果实成品的运输需获得相关部门的审批。特别是要发挥木材检查站点的作用,在虫情防控期间合理设置临时机构,以保证虫情控制工作的有序开展。

(选自《乡村科技》年2月下半月刊文章《美国白蛾危害、监测及防治技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0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