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三件宝种出高价生态稻米
扬子晚报网7月28日讯(通讯员袁开建记者王国柱)“东北三件宝:人参、貂皮、乌拉草,这句话流传久远。我们农场也有三件宝:迷灯、铁耙、苕子草……”7月27日,雨过天晴,站在兴化戴南顾北村的田埂上,农场负责人滕根林指着“布防”在稻田里的盏白色圆柱形的新型蛾类诱捕器风趣地介绍。记者获悉,迷灯、铁耙、苕子草这“三件宝”成就了滕根林的生态稻米“种植梦”。
农人集中打耙
10年前,在外打拼的滕根林年回到家乡戴南,流转土地亩,建起了这个农场,开始了他的生态种植之路。他大胆尝试全年种一季“绿肥”,种一季水稻的模式。滕根林说,白色的罩子里面装有引诱剂,是虫子喜欢的味道,虫子飞进去就出不来了,可以有效诱捕草地贪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稻纵卷叶螟、大螟、二化螟等大部分蛾类、螟类害虫。当地老百姓称之为“迷虫灯”,这是他们的第一件“宝”。
他的第二件宝是“苕子”,今年他种植的水稻品种为南梗,用的苕子发酵后作基肥,肥效释放均匀,目前已是分蘖后期,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面上同期栽插的稻田。滕根林告诉记者,苕子是一种一年生或越年生豆科草本植物,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戴南这一带的农民通常把它作为一种“绿肥”。即上年冬天播种,到来年5月初就用拖拉机带的“犁刀”切碎,翻耕,放水,“沤”到6月初时,满田便冒出蓝色的气泡……这时便开始平田插秧。其肥效足以够满足一季水稻的需要,只要在水稻扬花时施一些豆饼作抽穗肥就可以了,不需使用化肥农药。
白色迷灯专“吃”飞蛾
普通农具铁耙是滕根林的第三件“宝”……人站在稻行间,将铁耙来回拖动,可以起到除草、松根的作用,促进水稻生长。滕根林说,目前农场这样的桑树铁耙有多把。6月底农场插秧结束,7月初就组织劳力集中“打耙”,然后再人工除草两次,这样田间就没有杂草了,根本不需要化学除草。由于生态环境好了,其它的病害也随之消失。
生态种植也给滕根林带来“烦恼”。由于不使用农药化肥,水稻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清香味。因此,大量的麻雀常常飞来觅食。合作社只得置放大量的稻草人“吓唬”它们,或直接雇人驱赶……滕根林回忆,不施化肥农药种植,第一年水稻单产才公斤,有人笑话他:“吃错药了!”但经过10年的种植摸索,去年单产稻谷已达多公斤了。经国家权威部门SGS检测,其稻谷多个指标全部达到欧盟生态标准,零农残,获得北京五洲恒通颁发的《有机产品认证证书》(CHTC)。在第十二届社会生态农业CSA大会上,滕根林作了《生态稻模式》的主题演讲。
物价部门核定的其生态大米价格为每公斤24元,减去成本亩平纯收入多元,是两季种植粮食农户的近两倍。问及滕根林的销售渠道,这位走南闯北的硬汉说了四个字:“供不应求”。他的理由是:“有好产品就有好销路。”
滕根林的稻谷全部是国家推广的优良品种,大米全部按照国家营养标准轧制,并且制作成“米砖”,根据客户要求设计个性化包装。他与近百家企业签订了常年供米合同。为确保大米新鲜,他都是在出售的一周前才将稻谷加工成米。目前年的大米全部订购一空。
校对李海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