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古代帝王审美的巅峰
宋徽宗书画诗词欣赏
宋徽宗赵佶芙蓉锦鸡图绢本设色81.5×53.6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无言哽噎,看灯记得年时节。
行行指月行行说。愿月常圆,休要暂时缺。
今年华市灯罗列,好灯争奈人心别。
人前不敢分明说。不忍抬头,羞见旧时月。
——《醉落魄》
宋徽宗赵佶五色鹦鹉图
裁翦冰绡,轻叠数重,冷淡燕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和梦也、有时不做。
——《燕山亭》
宋徽宗赵佶腊梅双禽图页
罗绮生香娇上春。
金莲开陵海,艳都城。
宝舆回望翠峰青。
东风鼓,吹下半天星。
万井贺升平。
行歌花满路,月随人。
龙楼一点玉灯明。
箫韶远,高宴在蓬瀛。
——《小重山》
宋徽宗赵佶蠟梅山禽台北故宫藏
雅怀素态,向闲中、天与风流标格。
绿锁窗前湘簟展,终日风清人寂。
玉子声乾,纹楸色净,星点连还直。
跳九日月,算应局上销得。
全似落浦斜晖,寒鸦游鹭,乱点沙汀碛。
妙算神机,须信道,国手都无勍敌。
玳席欢余,芸堂香暖,赢取专良夕。
桃源归路,烂柯应笑凡客。
——《念奴娇》
宋徽宗赵佶(传)红蓼白鹅台北故宫藏(原)
绛烛朱笼相随映。
驰绣毂、尘清香衬。
万金光射龙轩莹。
绕端门、瑞雷轻振。
元宵为开圣。
景严敷坐、观灯锡庆。
帝家华英乘春兴。
搴珠帘、望尧瞻舜。
——《金莲绕凤楼》
宋徽宗赵佶梅竹聚禽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帘旌微动,峭寒天气,龙池冰泮。
杏花笑吐禾犹浅。又还是、春将半。
清歌妙舞从头按。等芳时开宴。
记去年、对著东风,曾许不负莺花愿。
——《探春令》
宋徽宗赵佶梅花绣眼图
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
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遶胡沙。
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眼儿媚》
宋徽宗赵佶《红蓼白鹅》
紫阙苕嶢,绀宇邃深,望极绛河清浅。
霜月流天,锁穹隆光满。
水精宫、金锁龙盘,玳瑁帘、玉钩云卷。
动深思,秋籁萧萧,比人世、倍清燕。
瑶阶迥。玉签鸣,渐秘省引水,辘轳声转。
鸡人唱晓,促铜壶银箭。
拂晨光、宫柳烟微,荡瑞色、御炉香散。
从宸游,前后争趋,向金銮殿。
——《聒龙谣》
宋徽宗赵佶听琴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寰宇清夷,元宵游豫,为开临御端门。
暖风摇曳,香气霭轻氛。
十万钩陈灿锦,钓台外、罗绮缤纷。
欢声里,烛龙衔耀,黼藻太平春。
灵鳌,擎彩岫,冰轮远驾,初上祥云。
照万宇嬉游,一视同仁。
更起维垣大第,通宵宴、调燮良臣。
从兹庆,都俞赓载,千岁乐昌辰。
——《满庭芳》
宋徽宗赵佶文会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宫梅粉淡,岸柳金匀,皇州乍庆春迥。
凤阙端门,棚山彩建蓬莱。
沉沉洞天向,冕宝舆、还花满钧台。
轻烟里,算谁将金莲,陆地齐开。
触处笙歌鼎沸,香鞯趁,雕轮隐隐轻雷。
万家帘幕,千步锦绣相挨。
银蟾皓月如昼,共乘欢、争忍归来。
疏钟断,听行歌、犹在禁街。
——《声声慢》
宋徽宗赵佶(传)溪山秋色圖軸台北故宫藏
欺寒冲暖,占早争春,江梅已破南枝。
向晚阴凝,偏宜映月临池。
天然莹肌秀骨,笑等闲、桃李芳菲。
劳梦想,似玉人羞懒,弄粉娙迟。
长记行歌声断,犹堪恨,无情塞管频吹。
寄远丁宁,折赠陇首相思。
前村夜来雪里,殢东君、须索饶伊。
烂漫也,算百花、犹自未知。
——《声声慢》
据说,宋徽宗当朝时收藏的花鸟画即有两千七百八十六件,在对名画的临摹中,他的绘画技艺不断提升,又因为喜收集奇珍异兽,为其绘画提供了素材,所以宋徽宗的绘画中数花鸟画最为精妙,当人他对于花鸟画的理解也与众不同。有一年,宣和殿前花辅里,一只孔雀正展翅飞上藤墩,赵佶以此为题要在座画师作画。不多久,画师们都交了卷,个个自然都画得不错。最后赵佶说:“画是画得漂亮,可惜都画错了。”画师们一听,面面相觑,半天说不出话来。赵佶说:“孔雀登高,都是先举左脚的,而你们画的是先举右脚,所以说画错了。”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就能看出宋徽宗花鸟画之所以如此传神,除了画工了得,更得益于对于所要描摹事物的细心观察与思考。在历代擅长书法的帝王中,赵佶最具创造性。他初习黄庭坚,后学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并杂糅各家,既取众家所长,又能独出己意,最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瘦金书”体。宋代书法以韵趣见长,赵佶的“瘦金书”体现出这种时代审美趣味,其书结体严谨,骨格纤瘦,笔画细挺,顿挫有节,外露锋芒,风流飘洒,在刚劲中透出秀丽的丰姿,堪称书苑奇葩。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
他的草书,信笔挥洒,一气呵成,狂放酣畅,可以看出张旭和怀素的门径。对于前辈和当代书家,他总是师其神髓而变其法度,自出新意,自成一家。宋徽宗草书《千字文》局部
宋徽宗赵佶《题李白上阳台帖》(楷书-纸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夏日诗
推荐两本好书↓↓↓发于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