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方付出的爱情,结局多半只有一种苳
文/北岛
感情里,一个人的付出,无法成全两个人的爱情。
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里写道:“我想,飞蛾扑火的时候,一定是极其幸福快乐的。”
很多付出的人,便如同扑向火光的飞蛾一般,总觉得那是自己温暖的落脚点,不管结局如何自己都心甘情愿。
但飞蛾之所以扑火,不是因为自己被光所吸引,而是因为被光弄乱了方向。
是光焰的光,让它们感受不到月亮和星光的存在,这才迷失了方向,不得不一头撞向会让自己消失的光源。
爱情里,一个人的付出往往也是如此。
自己在付出的时候,会以为那个人会带给自己幸福,但恰恰是因为自己一个人在付出,才根本无法幸福。
因为在感情能力,只有一方付出的爱情,结局多半只有一种——自己离幸福越来越远。
只有一个人付出的关系,大多是错的
鲁迅先生曾说:“唯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放在感情中,这句话尤为贴切。
试想,若是一个人在付出,另一个人虽然接受了这种好,却从来不愿意付出的时候,到底能代表什么?
往往代表了另一个人的看不起,以及丝毫不在意。
这种感觉,就像《无问西东》里一门心思对许伯常好的刘淑芬一样。
刘淑芬从爱上许伯常开始,自己的愿望便是成为许伯常的妻子,之后的生活也是围绕着这个愿望展开的。
她会挣钱,供许伯常上学,会在许伯常求学时,计算对方到底什么时候能回来,会在许伯常求学归来之后,盘算两个人结婚的时间。
只是在刘淑芬想着嫁给许伯常的时候,许伯常却在打算离开刘淑芬,因为他已经不再爱刘淑芬。
这种不再爱,是从许伯常见到了更大的世界开始的,他开始嫌弃刘淑芬的没有文化,嫌弃刘淑芬农村人的做派,嫌弃刘淑芬和自己的思想境界不同。
哪怕两个人最终还是结了婚,许伯常能给刘淑芬便是沉默。
两个人吵架时,许伯常不还口,不是心疼对方,而是不屑于和对方吵架;刘淑芬胡搅蛮缠时,许伯常不解释,不是偏爱刘淑芬,而是觉得对方不值得自己说话。
这样的结局,可能从许伯常不再爱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只是刘淑芬自己不愿意面对现实而已。
放在现实生活中,那些付出的人也是如此。
他们知道,另一半不给予回应,不是因为自己付出的不多,只是因为对方不爱自己,更知道如果一个人不爱自己,自己再努力也没多少用。
而他们不愿意放弃的原因在于,他们总是寄希望于自己还有一点可能,总是幻想对方被自己打动。
可是,在对方真的不爱时,自己前期的付出都没能打动对方,之后的付出大多也是如此。
付出是寄托希望,但错的人只会让自己失望
感情里,有些人会以为,只要自己觉得自己心甘情愿,哪怕付出再多,自己也不会觉得太过辛苦。
但现实情况是,一个人付出太多,真的会觉得辛苦,因为人心都怕凉。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的毛毛先生,便是很好的佐证,在毛毛先生爱上伊纹的时候,他曾经想过就算自己的喜欢不被接受,自己也要一直喜欢。
毛毛先生的喜欢也确实维持了很久,哪怕主动的人只有他一个人,他也没有想过要放弃继续去爱。
可是,当毛毛先生发现,明明伊纹已经快和自己在一起了,却还和前夫联系的时候,他完全失了分寸,忍不住地心乱,甚至对伊纹大喊。
记得毛毛先生曾对伊纹说:
“伊纹,我只是对自己很失望,我以为我唯一的美德就是知足...但是对于你,我真的很贪心,我多么希望我是不求回报在付出,可是我不是。”
付出的人,也许会偶尔安慰自己,这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既然是一厢情愿,便真的只能愿赌服输。
可是真正付出过的人,哪里能完全骗过自己是一厢情愿。
哪怕只是开头可以完全不求回报,在自己付出越多的时候,总会寄希望于对方能回头看自己一眼,一眼之后不会是满足,只会是想要更多。
所以,付出的人,往往是付出越多的时候,自己的内心越是难以满足,也越是难以幸福。
尤其是对方一直没有回应的时候,自己的耐心逐渐被消磨殆尽,也许会从最初的自我安慰,变成对对方的责怪。
要说哪里错了,对方没错,只能怪自己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而且还在爱上之后,以为自己不介意,所以拼命的付出。
李易峰在《壹刻》中说过:
“年轻的时候受一点爱情的伤没什么大不了,但不用非让自己去受伤,选择一个值得爱的人,可以让爱情存活得更久。”
所谓值得爱的人,不一定是一个多么完美的人,但起码要是一个能对自己的真心有所回应的人。
只有这样,那个人才会在自己付出的时候,说一声谢谢,才会在自己付出的时候,想要用同等的温暖来补全这份爱。
这样的爱到了最后,才是值得的爱情,哪怕没有结局,彼此也不会觉得太过可惜。
所以,要爱,总该爱一个有所回应的人,只有一方付出的感情,结局多半只有自己离幸福越来越远这一种。
毕竟一个人的付出,真的无法成全两个人的爱情。
—END—
今日话题:
追一个人多久没有回应,你会放弃?
欢迎留言,一起分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