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飞蛾都扑火,有的用光照亮餐桌

夜晚,光亮对于飞蛾似乎有着致命诱惑,不论是围着灯光打转,还是扑向火焰,最终引火上身化成了灰烬。关于飞蛾扑火的歇后语和寓言故事,更让它们的这种行为变得浪漫而神秘。飞蛾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类群,包含了超过16万个物种,它们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居民之一,一些化石显示出的信息它们至少已经存在了1.9亿年。人们在研究这一古老物种的同时,也试图通过科学理论解释“飞蛾扑火”的原因,而在研究过程中令人惊讶的发现,似乎不仅仅只有一种结论。一个普遍的理论认为:飞蛾具有正向光性,以月光和星光为导向。飞蛾可以利用月亮或星星来确定方向,可以调整其飞行轨迹,使光源与眼睛保持恒定的角度。自然光线可以看作是平行光,这让飞蛾即使逃离天敌的追捕时,只要光线角度没错,它们也不会迷失方向。在人类学会使用火并制造出更多的人造光源以后,可以照亮四周的散射状光亮,让飞蛾们迷失了方向。因为相比于自然光,近在咫尺的火光让它们偏离了平行轨道,只有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角度才可以,于是它们的飞行轨迹就变成了一条接近光源的螺旋形线路,也就是“阿基米德螺线”,但飞蛾并不知道,它们平时用于确定方向的自然光,早已经被更亮的火光打乱,而且还是朝着一条毁灭的道路延伸。时至今日,飞蛾始终没有逃出这个“死亡的螺旋”,夏日里点起的篝火就会“吸引”它们靠近,然后被烧死。即便不是火源,普通的手机光、手电筒、电视机、电脑等等都会对飞蛾造成影响,一直在光源附近原地转圈,慢慢因为筋疲力尽而死。但有一位热带生物学家却给出了不同解释。通过他的大量研究显示,夜晚许多天蛾科的飞蛾会以人造光源附近花朵中的花蜜为食,光源更像是在为它们照亮了“餐桌”。而且它们常年前后的行为有所不同,羽化后的早期它们会花一些时间建立并熟悉自己的栖息地。羽化后的早期,这些飞蛾会依赖于光线,也更容易被光所吸引。一旦它们熟悉了自己的栖息地,它们似乎可以自主关闭最初的向光性反应,转而利用景观特征进行定向。虽然这种转换还需要详细的测试,但是这位热带生物学家肯定的指出,在已完成的实验中,这种现象真实存在。还有研究人员对“光源能吸引多远距离的飞蛾?”进行了研究,结果却是不但没有得出任何准确结论,还发现并非所有的飞蛾都会被光吸引,有些飞蛾会主动躲避光线,于是出现这种向光性的原因又成了一个谜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47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