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双全辛弃疾,多少男儿想成为的样子,多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祖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着南边告诉他,那里才是他们的祖国,若有九州同日,吾民归一的那一天,一定要来此地将这个消息告诉他。可惜辛弃疾到死也未能看到那一天。
初识辛弃疾,大概是在高中语文课本上学的一首他的词,至今依稀还记得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读书时,死记硬背就完事了,但总有那么几句词,就像李白的静夜思一样,你总能记得那么几句,那时读不懂辛弃疾,只觉得很酷,读起来掷地有声,气势磅礴。现在读来何等的豪放不羁,雄姿英发。又是何等的壮志难酬,感慨万千。但你可别以为他只是一个文绉绉的书生,这个书生22岁就带领50人从万军从中活捉敌将。
辛弃疾,字幼安,出生于今山东济南,那时的山东正被金国占领,在他两岁那年,岳飞将军蒙冤而死,两人虽无交集,却志向相同:恢复中原,报国雪耻。讽刺的是,在他15岁那年,秦桧老贼才病死。
绍兴三十一年(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二十一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两千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在义军的几个月里,辛弃疾表现勇猛,功夫了得,很受耿京信任。
年,趁金军内乱之际,辛弃疾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怎奈在他返回山东途中,却听闻义军的带头大哥耿京已经被叛徒张安国杀死,并且投靠了金军,大怒之下的辛弃疾并没有选择逃走,而是带领50勇士夜闯5万金军大营,在毫发无伤的情况下活捉正在享乐的张安国,并不远万里将其带到南宋,让南宋朝廷处置。听上去,像是武侠小说一般,但这确实是辛弃疾的真实经历。何等的孤胆英雄。
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狡兔。束马衔枚,间关西走淮,至通昼夜不粒食。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从这起,一战成名的辛弃疾便回到了南宋,并得到了宋高宗的赏识。可是辛弃疾对当时南宋朝廷的懦弱腐败并不了解,加上他归正人的尴尬身份,让他在南宋的仕途屡屡受阻。
他一直坚持上书朝廷想为祖国收复河山,并写了很多关于抗金北伐的建议,比如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尽管这些建议在当时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并广为传颂,但南宋朝廷却不以为然,他们只想偏安一隅,并无恢复之志,辛弃疾的奏折一次又一次的石沉大海,他也被一次又一次的调往各个地方做地方官。
据统计,他竟被频繁调任了近40次,每一次任期短则数月,长也不过两年,但他的每一任任期工作都完成的十分出色。
英雄无用武之地,本来是天命所归的将领之才,却做着与行军打仗毫无关系的工作,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中一天天老去,这是谁的错?即使这样,辛弃疾也从未停止表达自己愿意为国上阵杀敌,收复河山的强烈愿望。悲愤交加下,他写下了一首又一首壮志难酬的词句。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他也是女人心中的柔情郎,写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词句,惹人怦然心动。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年10月3日,辛弃疾仙逝,享年68岁,南宋朝廷追赠他为少师,谥号“忠敏”。但是,这并不是他想要的,据说他临终前,还在大呼:“杀贼!杀贼!”。他和岳飞将军一样,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到了,他也没能当上将军,没能沙场秋点兵,想了一生却落了个抱憾而死。真是止不住的可惜.......。
南宋有岳飞,有辛弃疾,却为何还是亡了?
如此庙堂,能不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