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9城南旧事被童真洗涤的人间悲
文
bethlyn
把生活记录成故事,把故事装点成文学,把文学改编成影像,再把影像归还于生活。
周而复始,去而复来,于是代代的人间烟火得以为下一个代代所知;只不过无论怎样一个世道轮回,改变的也只是日历,而生活,终究是换汤不换药的“悲欢离聚”。
《城南旧事》是台湾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它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虽然背景选择在乱世,但却没有撕心裂肺的大悲大苦,相反的,通过孩童的眼眸看世界,好的坏的都显得稀奇,就连罪恶,都变得有理有据。
而《城南旧事》是由吴贻弓执导,改编自同名小说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于年上映,并在同年获得了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最佳音乐等多项大奖。
作为文学改影视的成功案例,《城南旧事》除了没有辜负原著的威望以外,更是显出了超脱原著的才华,从来不敢想,一个演员可以如此的贴合剧本人物,像童话般的存在又实有其人,让人不由得惊叹。多少年来,影视相比文字的受欢迎,也让《城南旧事》这部电影一度比原著更有影响力。
靠童真洗涤的人间悲剧
之前网上一直流传着的一个短视频,小孩子睁着水汪汪的眼睛,冲着还年少的张丰毅发问,充满童真的眼神,被处理过的亮丽的色彩,再加上可笑的台词,让人觉得这更像出自一部喜剧,可真正看了这部电影才知道,这是一个悲剧。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老北京社会风貌,军阀混战,新思想崛起,北京作为风向标城市,自然少不了腥风血雨,但在最底层百姓的眼中,日子还是一样的过。如果说《茶馆》通过一个茶馆描述了一个社会的话,那么显然《城南旧事》通过一个小女孩描述了最底层的苦悲,电影围绕着英子的所见所闻叙述了三个故事,一是疯子秀贞,二是小偷哥哥,三是佣人宋妈,英子作为这三个人最忠实的听众,在一定程度上救赎了他们的心灵,同时也见证了他们的悲惨命运。
首先英子是一个“童话”般的小女孩,虽然孩子都是单纯的,但英子身上那份干净却仿佛只应天上有,她善良热心,她爱听悄悄话也爱打抱不平,她有很多问题,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在这三个故事中,英子不同于大人的冷漠。她去接近一个疯子,一个小偷,一个下人,因为她的单纯,她也收获到了真诚,观众也是在这里知道了,秀贞只是想和自己的孩子、丈夫团聚,小偷只是想供自己的弟弟上学,而宋妈也只是想看看自己的丫头和儿子。
本是三个撕心裂肺的故事,但是透过英子,我们看到的却是别样的苦衷,悲剧被童真洗涤后变得平淡,同样童真洗涤过悲剧后也变得平淡,以至于最后英子能说出这样的话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英子看透了别人的悲剧,同时自己也被消费了童真,终于她不再有那么多疑问的时候,她也不再那么单纯了,乱世在孩子的眼中分外的犀利,而孩子的单纯也因乱世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靠悲剧引出的乱世乡愁
电影靠一首《送别》从头到尾,这首将文学和音乐巧妙结合的伟大作品,让电影显得安逸和宁静,带给人灵魂深处的感慨,同时也印证了电影的环境,不管是什么样的遭遇,人总是在经历相聚和分离。
这里的老北京胡同里,多是漂泊的人,外来的学生,外来的保姆,甚至英子一家,也是从遥远的台湾来到这里,所以《城南旧事》里,除了人物和各色经历,还有浓浓的乡愁在其中。这种乡愁寄托在《送别》里,也寄托在了《我们看海去》里。
电影交代英子一家从遥远的台湾搬过来,但是英子那时候还小,已经毫无记忆,但是她认准自己就是看到过海,也许是出于“落叶归根”的执念,所以英子很喜欢这样一首诗
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蓝色的大海上,扬着白色的帆。金红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照到海面照到船头。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
乱世不给人喘息的机会,多少人不得不漂泊在路上,人纵使有一颗思乡的心,最终也难逃满腹乡愁郁郁而终,这是悲剧的一部分,也是悲剧的连锁反应。
电影中还有这样一个隐藏的彩蛋,原版《送别》中的“天之涯,地之角”改成了“天之涯,海之角”,虽是细微的改动,却也符合角色的实际情况。
靠乱世形成的新思潮运动
电影从开篇的疯子秀贞开始,就引入了“抓学生”的背景,先是秀贞的爱人被抓走,然后是街上的动乱,再然后是英子的父亲关门会客。北大是一个先进的地方,但因为它的先进也让会侵犯很多人利益的新思想得以流传,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我们见到很多反抗的人,当如被逮捕的学生,被搜查的共产党人。
但是电影中非常讽刺人的是在最底层的人们受到迫害,所以他们希望自己的家人能够受到好的教育,能够学习知识改变人生,可学生又总有接触新思想的一天,等到他们发现新思想的先进之处并大力支持的时候,他们就变成了受迫害的对象,虽然看起来是一个矛盾的死循环,却也道尽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国家百孔千疮,百姓苦不堪言,在这样一个军阀混战的时期,共产党尚未成熟,这些有机会接触新思想发扬新思想的年轻人们就有了更重的责任,他们掌握着改变国家命运的力量,所以才会飞蛾扑火般冲向革命的火焰,这是在乱世下形成的新思潮,虽然有牺牲,但是换来的却是伟大的成果。
其实电影包含的东西有很多,但因为它从童年的角度说起,一切又显得那么安逸,更像是一部只需要去享受的电影,通过英子童真的过滤,把乱世里的疾苦平淡甚至充满温情的带给我们,让人感动。
惊艳的文学作品良多,可惊艳的同名影视作品实不多见,一是原著形成的审美基础难以冲破,二是原著拥有的艺术造诣难以逾越,所以改编自文学作品的影视剧还是“烂片”居多,到最后,“能完整地叙述出原著的故事”竟然成了文学改影视的最低标准。
但是这只不过是现代影视作品降低标准的说辞而已。《城南旧事》作为一部文学该影视的作品,不仅没有停留在照猫画虎的阶段,反而是拍出了自己的味道,特别是电影中的英子,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一副天使吻过的好嗓音,让人觉得此人本该在童话中,奈何流落到乱世。
三十多年前,那就是80年代,那该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带着最淳朴电影梦的导演们,在最有限的拍摄条件下,却能创作出最惊艳的影视作品。尽管它们大多改编于本就有威望的著作,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作品已经超脱了文字,甚至是超脱了生活,与其说是作品,倒不如说是浑然天成的工艺品。
从《茶馆》到《芙蓉镇》,再从《红高粱》到《城南旧事》,模糊不清的画质,充满年代感的背景,
带给我们的却是最超脱历史本真的画面,那种藏在生活中的不言而喻,是电影带给我们的最深的体会。
多少年后,历久弥新,依是沁人心脾。
本文为原创,不喜勿喷
图片来源于网络
感谢成长路上的每一个阅读,点赞,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