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蛾的繁衍 >> 八堂自然课

八堂自然课

读完本文约需25分钟

各位好,今天我们要讲的这本书,叫作《八堂自然课》。这是一本听完了之后一定会让你非常放松的书,它的核心主题是告诉我们,人类究竟能够从自然当中学会些什么。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人特别讲究向天地学习,比如我们说“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古人要学习天地的胸怀。从现代人的角度看,天地究竟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方面?这本书的作者一生都在天地之间行走,他是一个自然博物学家,几乎就生活在野外,不断地观察动物和植物,他总结出来了八条我们需要向天地学习的东西。

有人把这本书称作现代版的《瓦尔登湖》,大家都知道,《瓦尔登湖》是梭罗的名著。在讲这本书的时候,我也会念到很多原文,因为原文非常美好。

先讲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隐喻。就是作者有一次遇到一个老头儿,他养着一匹老马。那匹马非常老,跑得也不快,但是老头儿还是总带着它去参加赛马比赛,每次都输,每次都跑最后一名。后来别人不理解,就问这个老头儿:“你这匹马根本就不是个赛马,你干吗让它参加赛马比赛?那不是羞辱它吗?每次都让它跑到最后一名。”那个老头儿就笑了,然后抚摸了他那匹马,说:“它很喜欢融入感。”

虽然这匹马从来没有得过奖,但是它与其他的马一起参与到那个比赛当中去,跟着那些跑得很快的马一块儿跑的时候,它不是为了赢,它是为了感受到融入感。为什么我要在开篇讲这个隐喻呢?因为我们人类有时候太强调赢,我们太强调我们的出色、我们的获得、我们的结果,但实际上你跟自然的融入本身就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感受。

因为这本书的作者学自然科学,所以他希望能够通过科学地揭示大自然的运作方式,让我们真正地大开眼界,同时知道自然究竟教给了我们些什么。

自然教我们的第一堂课,叫作接纳未知。我过去讲过很多书都在强调不确定性,但是绝大部分的人依然不接受不确定性,我们更希望生活是确定的,实际上接纳未知才是大自然运作的方式。

我们听听下面这些事实:“我们幸运地生活在一个‘科学惊喜’大放异彩的时代。听说蜘蛛可以借助大气中的电子飞翔,你不兴奋吗?”蜘蛛借助电子在飞翔。“它们用后腿支撑身体,在空气中吐丝,丝上带的负电荷推动周围空气中类似的负电荷,然后它们就飞上了天。如果告诉你,在我们的身体里,在组成人体原子的电子、中子和质子之间有99.%是空的,你会不会打个寒战?补充一句,倘若清除这个空间,你实实在在的身体,也就是你的‘实质’就会小到看不见。假设这颗星球上的每个人都把这个空间清理干净,那么剩下的部分不过一块方糖大小。”你不觉得很神奇吗?

“再花点儿时间想想,你每天走在马路上,不可避免地要和大地接触。你鞋子上的电子推开街道上的电子,这意味着虽然极其接近,但是你并没有脚踏实地地走出你的人生,相反,你在飘。”如果你能够看到电子层面的这种关系,会发现我们在大地上是飘着走的,因为电子跟电子之间是有空隙的,虽然很小很小。

作者为什么讲这个呢?就是你如果能够更多地了解自然界,你会感受到惊喜:为什么自然界还有这么多跟我们的想法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整个自然界在此消彼长。那我们怎么去体会大自然呢?作者说首先你要调动各种各样的知觉,他举了几个例子。咱们可能很少有人去过落基山脉的深山中去体会,听一下他的感受。

“回到20世纪70年代我在落基山脉的荒野自由自在地闲逛的时候。那时,我发现自己总是走走停停,闭上眼睛倾听风声。事实上,我已经成了风的鉴赏家。……美国黑松闷声低吟;道格拉斯冷杉长吁短叹,发出波涛般的声音;山杨树的叶子像溪流一样哗啦啦地响;斑点桤木的声音截然不同,像从天而降的骤雨;低地的灌木发出生硬的嗖嗖声,麦草发出满足的沙沙声。在冻土的边缘、接近世界顶点的地方,我听到了亚高山冷杉的演奏:迎风的枝条被狂风扯断的声音和背风处的枝条扭曲缠绕的声音。”

“然后我开始培养触觉。溪水旁,贴着皮肤的空气冰凉湿润;落在眼皮上的阳光暖洋洋的;我用指尖划过老橡树开裂的树皮,抚摸山杨树和纸皮桦像涂了一层粉末的光滑树干。”

“大自然的气味不胜枚举:美国黄松的树皮散发着香草的味道;夜来香和山梅花的芳香持续不散;松针带着胡椒味儿;……大雨过后的草场的气味沁人心脾;玫瑰、草木犀和蒲公英的叶子各有独特芳香。闭上眼睛,各种气息扑面而来,那种感觉像周日早上,凑近刚煮好的咖啡或者刚出锅的肉桂卷闻到香气时一样。”

当我们走进大自然的时候,我们可以调动全身的感官——色、声、香、味、触,去体会自然带给我们的感受。

而我们人类的问题在哪儿?人类为什么需要向大自然学习这种接纳未知的能力?就是因为人类是有分类强迫症。人类从原始社会开始,为了能够节省大脑的能耗,我们的特点就是快速分类,比如这个东西有用,那个东西没用;这个东西有危险,那个东西没危险;这是我的朋友,这是我的敌人;这个人厉害,这个人不厉害。我们经常就把人、事、物快速地分类,这种“分类强迫症”带给我们的好处是大脑能耗降低,但是坏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世界过于二分法,我们太容易把这个世界分成两个极端。而摆脱二分法的方法,就写在大自然里边。

“走进森林后,虽然我们习惯性地认为小鹿、老鹰和草莓是好的,苍蝇和蚊子是不好的,但是任何一次真正的探究就算不能让我们喜欢上虫子,也至少可以让我们感觉到越来越多的变化。苍蝇是包括兰花和延龄草在内的所有植物的主要传粉者。另外,作为生物分解者,它们绝对是‘起死回生’的大师。苍蝇能吃掉很多蚜虫和飞蛾幼虫,所以说苍蝇肩负着全世界农作物丰收的重任也不为过。再看看蚊子,它养育了鱼、蜥蜴、鸟、蝾螈等万千生物。同时,烦人的蚊蚋的亲戚是可可树的主要传粉者。”蚊蚋是指小蚊子,它是可可树的主要传粉者。

“消灭一只蚊子可能意味着:啪!又少了一块巧克力。蜂鸟好,八哥坏;金花鼠惹人爱,大老鼠讨人嫌。但是,当你仔细观察大自然的杰作时,你会发现这些都是无稽之谈。难怪在遥远的古文明中,人类很早就意识到这种对立,比如好对坏、宠物对魔兽,是心神俱损的表现。”

“大自然还有反驳二分法的其他方法。装扮地球的植物绝大多数是雌雄同体。”我们天然认为应该分雌雄、应该分男女、应该分不同的性别,但绝大部分的植物是雌雄同体。“院子里的某些草、百合、玫瑰、南瓜、玉米和黄瓜都是两性体。还有种类数量惊人的鱼、水母,以及帽贝等贝类生物可以根据种群需求随时转换性别。此时,必须雌雄分开的二分法不攻自破。就像我们拥有的其他错误观念一样,二分法在阻隔我们和世界的墙上又添了一层砖。”

要打破二分法,最好的方式是走到自然里边去看一看。这是第一堂课,让我们要学会接纳未知,不要有那么多的二分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疯狂。

第二堂课,相互依存。人类一直都有着优越性。自从智人开始统治了地球以后,人就有了丰富的优越性,人们认为人是万物之灵长,这个世界是为人类创造的。而我们忽视了关系网,不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网,而是忽视了整个自然的关系网。

这个作者说:“我们知道,针叶树的基因组几乎比地球上任何其他生命的基因组都更庞大和更复杂。”你看,你作为动物都不要骄傲,你的基因系统没有针叶树的基因系统复杂。

而且植物之间的系统是非常智能的,这个我们可能想不到。比如说你在一个大森林里边行走,看到一个小树苗从地上长起来了,然后周围全是高大的树木遮住了阳光。你会不会因为这个小树苗照不到阳光而替它担心?但是这个小树苗可以活得很好。你们猜是靠什么?

“森林中的这些树盘根错节,它们的根被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生命体——菌根真菌连接在一起。从几百万年前开始,森林和真菌就相互依存,始终密切保持着互惠互利的进化关系,但真菌的出现大约比树木早一亿年。有些真菌的地上部分能长到25英尺高、几英尺宽,看上去的确有点儿像树干。它们长在大树的下面,把蛛丝一样细的管状卷须插进树根,吸收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糖分。与此同时,树木通过真菌网络来获取无法用其他方法获得的氮和磷等基本营养物质。

“真菌一旦在根系铺开网络,就会启动防御反应。这相当于激发大树的免疫系统——类似于我们打流感疫苗——以增强抵抗力。除此之外,树木通过这张地下网络彼此交流,相互帮衬。树挨着树,林挨着林,这么说再贴切不过了。”

(背阴处的)这个幼苗如果没有得到足够的光照,会“缺乏碳元素,不能长高长大,正在挣扎求生,好在有真菌传递消息,其他强壮一些的大树应该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它们会采取行动,一点一点地利用这个网络,把自身多余的碳和其他营养物质传递给它需要的幼苗”,这个过程是通过地下来完成的。

“有一棵在林子边缘的树显然患了枯萎病。几乎可以百分之百地确定,这棵树通过真菌的交流网向整片树林传递了化学信号,提醒其余树木采取防御措施,极大地降低了整片树林的患病率。”

所以有时候我走到树林里边,会看到有一个树枝,其中一枝枯掉了,但是别的地方没有枯,然后远处的树也没有枯。因为它们有自己的信息网,告诉“大家”离远点,这个病就停下来了。

“几百万年以来,树木和植物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密切合作、繁荣兴盛的共同体。人类是这个共同体的一员。走在林间小路上,我们脚边的树木和一些小型植物时刻在散发一种抗菌化合物——芬多精。虽然你看不见这种化合物,但是它潜伏在你吸入的每一口空气里。到达肺部之后,它会跟随特定的神经细胞进入动脉,降低你的心率和血压。另有一部分被淋巴结征用,可迅速提升免疫系统的功能。还有一些被送进下丘脑,支持重要器官的高效运转。”记住一句话:“人类周围的绿色越少,其患病和死亡的风险就越高。”

这个作者讲他特别欣赏一行禅师,咱们讲过他的一本书《正念的奇迹》。一行禅师在法国梅村给学生们上课的时候,拿起一张白纸给大家看,说:“请问大家从这张白纸上能够看到些什么?”大家说:“没什么,就是一张白纸。”一行禅师说:“如果仔细看,你能够看到白云,你能够看到溪流,你能够看到树木,你能够看到那些伐木工,以及那些伐木工所吃的面包、那些生长的小麦、种植小麦过程当中所用的机器。所有这一切全部聚合在一起,最后才形成了这么一张白纸。所以可以这样讲,你从这一张白纸上能够看到全世界。”这就是一行禅师所进行的教育,他认为这个世界是连通在一起的,是相互依存的。

而我们过去在学进化论的时候,有一个词叫适者生存。适者生存给了我们一个错误的暗示,让我们误以为只有竞争才能够使我们活下来。我们觉得我们适者生存,是因为我们打败了其他很多生物,所以活了下来。但实际上,适者生存的核心是合作者生存。

比如说那些麋鹿,到了交配季节,雄性的麋鹿就会互相打架,拿头使劲地撞。这个作者讲,并不是最厉害的麋鹿获得的交配权更多,最厉害的麋鹿经常就撞死了。因为最厉害的麋鹿过度竞争,它都发狂了,它会不停地去攻击。麋鹿发狂的时候甚至连人都攻击,在美国的森林里边,或者森林里的车道上,出交通事故最多的就是麋鹿。麋鹿的角特别大,它会去撞击汽车,能够把汽车撞翻。所以不是最强竞争者最后活了下来,而是那些能够控制自己脾气、能够见好就收、能够去赶紧交配的麋鹿活了下来。所以,适者生存是合作者生存,而不是竞争者生存,这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启发。

而且科学界也在逐渐地证明这一切,这里边最重要的是量子力学。这个作者说:“科学界用了多年来摆脱固守客观的陈旧思想。当年量子力学一锤定音,打破了自然可以通过客观观察被拆分和被牢牢控制这一深入人心的理论。”就是我们过去讲,一个东西一定可以区分成一个个模块,每一个模块不断地优化,这个观点被量子力学打破了。“同时指明传统物理学和数学的预测并非万无一失。这在当时无异于惊天动地的观念。”

这里边最重要的就是我们曾经讲过的双缝实验(一种演示光子或电子等微观物体的波动性与粒子性的实验),我们讲《爱因斯坦传》时讲过双缝实验。双缝干扰实验所论证的结果叫作波粒二象性,就是这一束光里边既有波的性质,也有粒子的性质,取决于你要怎么样去观察它。这种东西是平常用肉眼观察的人无法理解的,事实上自然就是非常难以分割的。

“我们现在根本不可能明确地划分什么东西是完全属于你的,是你独有的,而什么不是属于你的。我们也不可能明确划分什么属于乌龟,什么属于斑马,什么属于细菌。”简单地讲,你和自然界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才是我们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万物是相互依存的,人与人之间也是一样,是休戚与共的关系。

诗人惠特曼(美国著名诗人、人文主义者,创造了诗歌的自由体(FreeVerse),代表作品《草叶集》)也是一个特别喜欢在森林里边散步的人。“惠特曼建议人们去果园或者森林里走一走,坐一坐,和那些沉默的自然伙伴一起冥想。‘当你厌烦了商务、政治、欢宴、爱情等,发现这些没一样可以持久,没一样能带来真正的幸福的时候,还剩什么呢?只有大自然。’”这就是惠特曼留给我们的建议。

这个作者说:“25年以后,我更加确信,大自然有能力帮助我们暂时摆脱烦人的自恋。初到河谷的时候,我是统计步数的徒步旅行者,感叹着自己的体能,编写着自己的故事。”你们有没有试过野外徒步,有人总是最后要晒手表上的这张统计图,因为我们不在乎自然,我们在乎自己的表现,这叫自恋者。

“但是,贝奇乐河谷的柔美身姿、草地上各种娇嫩的颜色、河狸和麝鼠优雅的泳姿让我振奋,忘掉自己,和大自然浑然一体,感受到大自然中数不胜数的、永远可靠的关系。这种无拘无束的现实让人可以安全地走出自己生活的小圈子,敞开心胸,接纳比平时更宽广的天地,哪怕只是一小会儿。”这是第二课,叫作相互依存。

第三堂课,生物多样性。作者在21岁的时候,作为一个实习生到森林服务站工作,他的领导是一个退伍老兵,特别热爱自然。有一天,那个老兵把他带到一个高山草甸上,不断地跋涉,走了很远的路。当他走出森林,看到那片大草地的时候,突然之间就被震撼了,因为草地上有各式各样不同颜色的花,太美了。我念一下这个花的种类,这非常美:

“倾斜的山坡上野花盛开,有钓钟柳、天竺葵、毛茛、委陵菜、火焰草、风信子、马先蒿、三花水杨梅和猴面花,那是我见过最绚丽的‘地毯’。我们肩并肩默默地站了很久,我仿佛走进了莫奈的画。最后,查克开始了一场苏格拉底式的交流,不厌其烦地抛出一系列的问题。

‘那么,盖瑞,这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类的花呢?’

‘嗯,’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这里的土壤、湿度、光照适合很多物种生存。’

‘对,但为什么不是所有的物种?或者只有两三种?’

我被难住了。

‘想一想,有什么东西可能对这个地方造成威胁呢?’

‘疾病。’我谨慎地说,‘虫灾。干旱。’

‘好吧,咱们假设一场大干旱来临,这片草场会怎么样?’

‘有些植物会干死。’

‘为什么不是全干死?’

‘因为有些植物的根比较深,也许能熬过去。有些植物的叶子像蜡一样可以保存水分。’

‘很好。如果它们真的幸存下来,会有什么益处呢?’

‘哦,这里是陡坡,植物的根系越发达,土壤流失就越少。’

他点点头,但是并不满意。‘还有吗?’

一只大马蝇落在我的脸上,我赶走了它。

‘就是它,苍蝇。’虽然我一言未发,查克却咧开嘴笑着说,‘植物幸存下来,苍蝇就会嗡嗡地吵,接着就会迎来蝴蝶。’

‘还有麋鹿?’

‘你想说什么?’

我结结巴巴地说:‘嗯,我想说,不同的花有不同的生存之道,此消彼长。’

‘还有呢?’

‘它们幸存,则整个体系幸存。’

‘你是说大自然总有回旋的余地。’

我点点头。是这个意思。他吸了一口气,我也跟着吸了一口气。”

各位理解大自然为什么需要这么多不同的物种了吗?因为“总有回旋余地”,就是我们讲过的反脆弱。如果我们远离了多样性,我们的脆弱性就会变得越来越强。

“动物界亦是如此,物种行为和性格的多样性给种群带来了益处。例如,有的蜜蜂火急火燎地见花就停。”有的蜜蜂是急性子,见到花就趴上去,采一采花粉。而有的蜜蜂不是这样,它要先花时间甄别这个花。“这两种类型的蜜蜂都能给蜜蜂群体做出贡献。”两种蜜蜂采花的方式不一样,但它们能够维持种群。

“请记住,人类是最易于灭绝的物种之一。想想吧,3万年前至少存在4种和我们相差无几的人类,而现在只剩一种了。”就是我们叫智人,当年的尼安德特人,以及那些各种各样的人种,都没有了。人类总觉得是我们在保护那些动物,我们在努力地做事,但实际上人类面临的风险并不比动物小。比如,你想想看,如果你们家现在停电一段时间会怎么样。人对外在条件的要求比动物要高得多,反过来像细菌、病毒,过了多少年它们仍然存在,这就是完全不同的多样性所带来的结果。

人类需要多样性,因为它能够从文化上面保护我们。这个作者说他曾经参加过一些心理学的研究,就发现:比如说西方陪审团的机制,在陪审团里边如果既有白人又有黑人,他们判决的准确度就比纯黑人或者纯白人的情况高很多。而且那些写文章的学术小组,如果这个学术小组里的来源多样性越多,这篇文章被引用的比例也会越高,原因是大家是不同来源的人,凑在一起写的东西更值得推敲。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在年曾经讲过一句话,说:“普世真理来得太快是一件危险的事。”就是如果我们太容易达成共识,那么这个共识很有可能会给我们造成伤害。

“近来,加利福尼亚大学博士阿玛尼·努鲁-杰特主持的研究发现,遭受歧视的黑人妇女患有轻微的慢性炎症,这加大了她们患糖尿病和心脏病等重大疾病的风险。不可否认,孤芳自赏非但不能取他人之长,还会危及人类集体的福祉。”任何一个种族、任何一个阶层都不能够过度地以我为尊。当你觉得自己最重要、最优越的时候,不仅给别人带来了伤害,也给自己带来了伤害。

“坦率地说,这堂重要的自然课——生态圈内涉及的种类越庞杂,其生命力就越强大的内容——实在不好把握。我们或许感觉自己已经伸出双手准备接纳了,但是接着就会掉进一个陷阱:我们以为自己和别人建立联系,实际上是在试图让他们变得更像我们。”

这句话表达的意思就是弗朗西斯·培根说的那句话“普世真理来得太快是一件危险的事”,这造成了我们人类历史上一个“悲剧性弱点”。什么叫悲剧性弱点?我们看希腊的悲剧,所有的英雄都会有一个弱点,而这个在一开始看来不起眼的小小的弱点,最后会导致整个悲剧的爆发,他会因此丧命,他会因此伤害他的亲人,这个弱点就叫悲剧性弱点。我们人类对于自己文化的这种自恋,我们希望让更多的人跟我们一样的这种想法,就是我们人类的一个悲剧性弱点。

这让我想起来《庄子·内七篇》里边最后一篇《应帝王》,其中讲到:浑沌没有五官,然后儵和忽觉得它对我们这么好,我们帮它凿开五官,然后连着凿了七日,七窍开,浑沌死。我们以为用我们的方式让别人跟我们一样,认为有了眼睛、鼻子、耳朵是好的,但实际上未必,因为它本来就和我们不一样。

这是第三课,我们要从大自然那里学会接纳多样性。往大了说,多样性是人种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往小了说,我们一个办公室里边也有多样性,我们一个家庭里边也有多样性。这都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智慧和教诲。

第四堂课,性别平等。作者在观察大象的时候,发现年长的母象带领的象群更安全。比如说塞伦盖蒂大草原上到了旱季的时候,大象需要判断到底要不要长途奔袭地去迁徙,因为迁徙也是要消耗很多能量的。如果这个地方有水,大象就不需要迁徙。观察者们发现上了年纪的母象的判断经常是准确的。但是上了年纪的这些母象往往生存遇到很大的挑战,原因在于象牙——大象的年龄越长,它的象牙就越值钱,所以它们经常会被猎杀,这也是科学家们最为痛心的事。

“雌性既有生育的职责也有领导的作用,这样的物种不胜枚举。”除了我们讲的大象之外,包括猫鼬和鲸都是这样。“雌性哺乳动物的作用远不只是最基本的传宗接代,还包括维护各种涉及生死的复杂关系。曾深入丛林、荒漠、海岸线、大海或者草原的人明白,生命没有其他的存活方式。”

在雌性和雄性对比的时候,雌性动物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它们更善于结盟,更善于跟他人合作。在人类历史上各种文化中都有传说中的女神,比如说咱们中国人说的女娲造人、福建人特别崇拜的妈祖,这些都是女神;西方文化中有盖亚女神(大地母亲)。

“当我们以大自然为向导时,我们会发现只有真正让雌性回到和雄性平等的正确位置,我们才能内外兼收,过上健康和充满活力的生活。”《道德经》就是一部向雌性力量致敬的经典。大家如果去读《道德经》,你会发现里边讲到特别多母性的这种力量,里面有一句名言“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这是老子当年所强调的东西。这是第四课,叫作性别平等。

第五堂课,要学会尊重动物。在黄石草原上有一群狼,这群狼的领头者叫“老蓝”,生物学家们给它起了“老蓝”的名字,然后它的妻子叫“14”,就是代号“14”。这个“老蓝”年纪很大了,因为它们都是在科学家的观测范围之内,所以观察者们每天都会看这些狼群的行动。他们发现“老蓝”越跑越慢,经常赶不上吃东西。

你知道狼群怎么做吗?狼群中年轻的狼会把猎物咬开,因为狼老了以后牙口没有力量,它是咬不开那个鹿的皮的,所以年轻的狼会把那个鹿的皮咬开,然后不吃,让“老蓝”来吃,这样“老蓝”可以直接吃它的内脏和肉,就是狼群非常尊老爱幼。“老蓝”总是跑在最后,因为它跑不动、跟不上。后来有一天“老蓝”去世了,它去世之后这个“14”就消失了。科学家就赶紧找,说“14”去哪儿了,就发现“14”一路越跑越远,走走停停,不断地跑,然后跑到一个地方就嚎叫,然后接着再跑,最后这些观测者都哭了,说毫无疑问它是因为悲伤过度跑掉了。

有人曾经批判过拟人论。比如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少年派的爸爸跟他说:“它是个老虎,它没有感情,你看到它的感情只是你的投射,你在它眼中看到的感情是投射。”但是作者觉得拟人论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离谱,动物的情感是相当丰富的,这是印第安的一个老酋长教给他的话。他有一次问这个老酋长:“你觉得拟人论对吗?”老酋长说:“什么拟人论,根本不是这个动物在学习我们,而是我们在向动物学习。”他的观点正好相反——人类比动物出现得晚,我们是向动物学习的这种情感。

比如说年,有一只叫作蒂娜的大象在田纳西州中部的大象避难所死亡。“它是一头34岁的亚洲象,生前深受喜爱。蒂娜死后,它的3个朋友聚集在它的小屋,用鼻子触摸它的尸体。”就是一只大象死了,别的大象过来用鼻子抚摸它,这是野生大象惯有的行为。“避难所的兽医在为蒂娜验尸后仔细地掩埋了它的尸体。第二天(就是说这个尸体已经被埋在地下了),其余的大象打破了保持距离的习惯,肩并肩地挤在一起,注视着蒂娜的墓地。”

大象通常是不会挨着的,都要保持一个很大的距离,但是当它们来参加葬礼的时候,几只大象肩并肩地挨在一起——就像咱们在教堂里边坐着的样子一样——注视着蒂娜的坟墓。“它最好的朋友茜茜把它最喜欢的玩具——一只汽车轮胎——带过来留在了墓地。”我念到这一段的时候心里边都震颤了一下,就是大象会把它的好友生前喜欢的轮胎放在这个墓地上。

包括他们观察黄石公园的狼群,狼群在不打猎的时候、玩耍的时候,它们跟人没有区别。他看到老老少少的狼群爬到山顶上去,山顶上有积雪,然后它们再一块儿从山上滚下来,就是玩“滑梯”——滚下来以后再跑上去,再滚下来。老的狼、小的狼,一家子在那儿开心地玩。

动物的世界里边有着非常丰富的情感,而且动物有它们的语言,有很多的动物还会使用工具。我们人类的骄傲和对动物的忽视,是因为我们太过傲慢,我们不去仔细地观察这些动物。

“我们还知道,有些动物会在家庭成员和亲属间建立和维持复杂的传统,类似于人类为了增强身份象征和归属感的做法。特定区域的鲸和海豚有特殊交流方式,已经识别的包括20多种问候语和其他互动行为。海豚能用独特的哨音表明身份,告诉我们它们的名字。”

动物很聪明,比如大象的特点是聪明、团结、沉着、稳健,而且大象的记忆力极其长,有很多事大象能够记一辈子。大象不会被轻易激怒,它被激怒以后能够过几天才报复,就是因为它的大脑神经元里所产生的那些连接有时候比人类还要复杂。乌鸦能够理解因果关系,我们小时候看那个乌鸦喝水,一只乌鸦口渴了去喝水,它是真的理解那个因果关系。我们经常会看到网上有一些视频,就是乌鸦欺负别的鸟,乌鸦比别的鸟聪明得多,它经常欺负别的鸟,还甚至欺负猴子、小狗。很多狗都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做点简单的算术题,狗是能做到这些的。动物有大量的这种情感,有相当令我们意外的智商。

“承认人类和动物的关系可以让我们心境平和。……追寻在林中一闪而过的白尾鹿,观赏在窗外觅食的鸟儿,和狗四目相对,或者挠挠小猫耳后的毛,这些都是我们和它们之间的一种圣洁的联系。”

你们有没有喂过流浪猫?如果你喂过流浪猫的话,你会发现如果那只流浪猫信任你、愿意待在你的脚边、吃你给它的东西,你会觉得特别开心。那种开心的感觉会让你的体内分泌内啡肽,会让你感受到爱,对你的身体是有帮助和好处的,所以人和动物应该有更多的联系。

“动物在荒凉多变的环境中艰苦求生,和我们一样为了生存拼尽全力。尊重动物意味着除了对家人、朋友、邻居和祖国的爱,我们还应该培养对所有生命的热爱。热爱——以万物相互依存为荣——并不意味着拯救某一个物种,而是意味着拯救万物。狼、大象、海豚、鲸、渡鸭,还有牛和猪都可以为我们指路。你一定能够感受到其中的不同凡响。”这是第五课,叫作尊重动物。

第六堂课,太神奇了,是让我大为意外的地方,叫作效率至上。我们总觉得人是最讲效率的,但是大自然比我们的效率高多了。太阳每1.5小时照在地球上的能量,相当于人类其他能量来源的总和。就是石油、煤炭、风能这些东西加在一起,相当于太阳1.5小时照射的能量。

“大自然一直强调效率,这听起来有点儿令人匪夷所思:有那么充足的能量,为什么还要讲究效率呢?”照射1.5小时已经有这么多能量,干吗这么讲究效率?

“树上的每一片叶子都精细到亚原子水平,以使每一个气孔尽可能多地吸收阳光。每一种生物的身体功能都在高效运转,这种效率一直让物理学家、建筑师和设计工程师望尘莫及。事实上,尖端科技正在模仿生物的效率,比如高铁、疫苗、滤水器和风力发电站。”

大家知道那个蜂窝为什么要建成六边形?蜂窝建成六边形就是一种节省能耗的造法,它所用的材料最少,而它的内部空间最大。蜜蜂怎么知道这件事的,我们也不清楚,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它能够感受到什么样的效率更高。核心的词汇有三个:和谐、平衡、节奏。

“大自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20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