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超有趣中国传统节日动画,积累素材涨
点击“师如四季研修团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日》
唐·李建勋
他皆携酒寻芳去,我独关门好静眠。
唯有杨花似相觅,因风时复到床前。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端午节
五月初五
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栓五色丝线等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七夕节
七月初七
乞巧节、七巧节、七姐诞等
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准许牛郎和织女每年七月初七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晚上,喜鹊就要飞上天庭,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让他们相会。
乞巧、拜织女、拜魁星。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
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长恨歌》(节选)
唐·白居易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中秋节
八月十五
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
在中国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为“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中秋又叫月夕、追月节、拜月节等。“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拜月、吃月饼。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子夜吴歌·秋歌》
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重阳节
九月初九
重九节、踏秋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腊八节
腊月初八
腊八祭、法宝节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晒腊八豆腐、煮腊八面等
《腊日》
明·李先芳
腊日烟光薄,郊园朔气空。
岁登通蜡祭,酒熟醵村翁。
积雪连长陌,枯桑起大风。
村村闻赛鼓,又了一年中。
《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
唐·孟浩然
石壁开金像,香山倚铁围。
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
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
夕岚增气色,馀照发光辉。
《腊节》
南北朝·魏收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腊日》
魏晋·陶渊明
风雪送馀运,无妨时已和。
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
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除夕
岁末最后一天晚上,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
大年夜、除夜、岁除
除夕,即岁除之夜,它与岁首(新年)首尾相连。旧岁至此夕而除,第二天就换新岁了,故俗以为除夕。除夕作为年尾的节日,源自上古时代岁末除旧布新、祭祀祖先风俗,岁除之日是传统的祭祖节。
守岁,压岁,团圆饭,放爆竹等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除夜雪》
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于西京守岁》
唐·骆宾王
闲居寡言宴,独坐惨风尘。
忽见严冬尽,方知列宿春。
夜将寒色去,年共晓光新。
耿耿他乡夕,无由展旧亲。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新学期学习资源1-9年级各科(上下册)电子课本部编版1-6年级语文上册:《写字表》看拼音写生字年部编版1-6年级语文上册写字表(生字词字帖)最新统编版1-3年级语文上册生字练字帖(带拼音、笔顺)最新统编版4-6年级语文上册生字练字帖(带拼音、笔顺)部编版小学1-6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背诵闯关表,看看孩子能过几关!师如四季研修团队
扫码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