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自刎王妃偷虎符朋友杀大将,胜秦军不回
公元前年,魏国安釐(xī)王封小弟弟魏无忌为信陵君。
公元前年,秦国趁长平之战之威,攻打赵国,围困都城邯郸。
赵国平原君赵胜两口子立刻开始了“保家卫国”的行动。这边平原君带着毛遂等二十个门客到楚国去请援兵,经过毛遂的突出表现,楚国派出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统帅大军前去救援。
那边平原君的妻子,信陵君的姐姐,她给魏王和信陵君写信,哀求魏国出兵。魏王立刻派出老将晋鄙率领十万大军前去救援。
秦昭襄王听说魏国出兵,派使者警告魏王:赵国很快就能攻下,你如果敢去救援,等我拿下赵国,回头就收拾你!
魏王害怕了,派人通知大将晋鄙,让大军停留在魏赵边境的邺城(邺城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距离邯郸五十公里左右),静观其变。
平原君看到魏军为葸观望、停滞不前,就给信陵君写信,指责他说:“赵胜我之所以与您联成姻亲,就是仰慕您的高尚道义,能够急人之危。现在邯郸早晚要落入秦国手中而魏国援兵裹足不前,即使您看不起我赵胜鄙弃我,难道也不可怜您的姐姐吗?”
信陵君十分焦急,闯进王宫请魏王下令出兵救赵救姐姐。魏王大怒:“你还是个娃娃,懂得什么军国大计?你以为像你这个公子哥砸钱玩玩礼贤下士,养个三千门客挣个名声这么简单?秦军如狼似虎,这些年谁能打得过他?咱们魏国自顾不暇,怎么救?就你想救你姐姐,我就不想?我不是派兵去了吗?现在秦王直接把“最后通牒”送到魏国,咱们到时候不但赵国救不了,反而会引火烧身,如果把秦军召来,魏国怎么办?去去去,一边玩去。我现在,烦着呢,别理我!”
信陵君被魏文轰了出来,左思右想,无计可施。最后,一咬牙聚集门下宾客百余乘车马,准备赴赵国以死相拼。
为什么信陵君要这么拼命、不惜一切救赵国、救姐姐?就因为姐弟情深?平原君的指责?哥哥魏王的呵斥?还是别的什么?
很久以前,信陵君就为人仁义而礼贤下士,收养食客三千人。听说魏国有个隐士名叫侯嬴,已经七十岁,家中贫穷,在魏都大梁任夷门守门官吏。就想拜访、结交他。
有一次,信陵君设置盛大酒宴,招待宾客,来客已经坐定,他却吩咐备齐车马,空着左边位置,亲自去接侯嬴。侯嬴穿戴旧衣破帽,跳上车子,昂然上坐,也不谦让。信陵君亲自驾车,更加恭敬。半途,侯嬴又对信陵君说:“我有个朋友在集市上当屠户,请让车子绕到他那里去一下。”信陵君指挥车子进了集市,侯嬴下车见到朋友朱亥,故意久久地站在那里与他谈话;同时微微斜视信陵君,只见他态度仍然十分谦和,于是告辞朋友登车,到了信陵君府第。信陵君引侯嬴坐在上座,向各位宾客介绍称赞他,宾客们都很惊讶。
可以说,信陵君一直以礼贤下士、为人仁义、打抱不平、仗义正直著称于天下。现在,姐姐的眼泪、姐夫的指责、哥哥的呵斥、自己做人原则的不能兑现,都使他坐卧不安。这里面既有姐弟情深,也有对姐夫平原君的敬仰,还有对哥哥畏惧秦国的不满,最后就是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愤慨。
当这些因素错综交织在一起,他又必须要有所行动时,他现在唯一能做到,就是带领自己的队伍去兑现自己的承诺。
只不过......
他虽然有门客三千,那可是一个旅的兵力,也不算少了。可是,到现在要出发战斗时,只集结了百余乘车马,这就剩下了一个连的人马了。
更让他不解和愤怒的是:他路过夷门,去见侯嬴最后一面。侯嬴只淡淡地说:“公子您好自为之吧,我老了不能前去!”
信陵君离开后,越走心里越不解、越愤怒:好啊,我平时对你掏心掏肺、敬若上宾,现在我要飞蛾扑火、可能有去无回了,你却对我没心没肺!这天理何在?不行,不能就这么完了,我必须要问个清楚。
他吩咐门客,我回去要问个清楚,如果他说不出一二三来,你们就当场剁了他,权当给咱们祭旗、壮行了。
谁知侯赢看见信陵君回来,拍着手呵呵大笑:“我就知道你会回来!我这么对公子,公子肯定咽不下这口气,刀斧手何在?”
信陵君心事被人看破,脸“唰”地红了,赶紧下车赔礼并问道:“无忌愚钝,您算定我会回来,是不是有什么精囊妙计要传授给我呢?”
侯赢屏退他左右悄悄对他说:“你带这点人去那就是肉包子打狗,还不够人家才牙缝儿的呢。这样事没办成命也丢了,这可不是咱们信陵君所应该有的结局。”
侯赢看了看信陵君:“要解邯郸之围,必须要出动魏国大军。我听说晋鄙的调兵兵符在魏王卧室里,他最宠爱的如姬,有办法偷出来。我还听说公子您为如姬报过杀父之仇,如姬表示愿意为您办事,万死不辞。公子只要一开口,就可以得到调兵的虎符,夺去晋鄙的兵权,北上救赵,西抗强秦,建立五霸的功业了。”
信陵君大喜,找到如姬,果然拿到了兵符。
信陵君临行前,侯嬴又对他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假如晋鄙以此合验兵符后仍不交出兵权,再向魏王请示,那事情就危险了。我的朋友朱亥,是个勇猛力士,可以与您一齐去。晋鄙如果听从,最好不过。如果不听从,可以让朱亥打死他!我应当跟随公子前往,因为年老而不能前去。请让我计算公子的行期,在到达晋鄙军营的那一天,我将面朝北而自杀,以此给公子送行。”
信陵君于是带上朱亥,赶到邺城,晋鄙合验兵符后,果然很怀疑,看着信陵君说:“我率领十万大军在边境驻扎,而你只孤身单车前来替代我,是怎么回事呢?”朱亥立即从袖中掣出四十斤重的铁锥,打死晋鄙,信陵君便整顿军队,下令说:“父子两人都在军队中的,父亲可以回去!兄弟两人都在军队中的,哥哥可以回去!独子一个没有兄弟的,可以回去奉养父母!”于是选定八万士兵,挥军前进。
十万变八万,人数少两万,战力增一倍,剩下的可都是精锐了。
信陵君率领援军在邯郸城下大破秦军,王龁撤除邯郸围军退走。另一秦将郑安平被赵军包皮围,率领二万人投降赵国,重用郑安平的范睢因此也被秦王治罪。
这里有个小插曲:本来武安君白起这时已经病好了,秦王听说王龁打了败仗,就让白起出山。谁知白起分析了一堆原因,说秦军必败。自己又回屋接着躺床上去了,他在跟秦王和范雎斗气,最终没有来到邯郸城下。
这样一来,战无不胜的战神白起与初出茅庐的信陵君就这样失之交臂。而且这场邯郸之战以战国四君子之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合在一起来个战国版的“三英战吕布”也不可能了。这不知是白起的幸运呢?还是信陵君的幸运?
话说魏王听说信陵君偷走了虎符,打死了老将军晋鄙,虽然大破秦军,解了邯郸之围,但仍然怒气冲冲,这还了得,命令彻查。
首先就是偷虎符的奇女子如姬,最后什么命运,是既往不咎?被杀?打入冷宫?逃出王宫?流落民间?不得而知。反正不会是跑到日本去。
还有侯赢,他为什么要选择自尽呢?
信陵君之所以能偷虎符、杀晋鄙、率魏军、破强秦,这些主意都是他出的。信陵君一走,侯赢就知道,无论胜负,信陵君都不可能回来了。而且,魏王肯定会调查这件事,也会查到他的头上。他岁数大了,走不动也不想走了,既不想连累信陵君,也不想忍受牢狱之苦。所以,他选择自尽,就是为报答信陵君的知遇之恩,“拼将一死酬知己”、“士为知己者死”。他是隐者、智士,更是勇者、死士。
跟随信陵君的屠夫朱亥,袖子里居然藏着一柄40斤重的铁锤,这应该是《资治通鉴》里记录的第一把有精确数字重量的兵器,一出场就霸气十足。难怪后面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对兵器的重量那么痴迷、崇拜,让我们看得那叫一个热血沸腾、激情澎湃。
信陵君打退秦军,把军队派回国,自己留在邯郸。
夜深人静时,回首往事,扪心自问:这次为救赵国,先是跟哥哥魏王争吵、然后请王妃如姬盗出虎符、又打死老将军晋鄙、知己侯赢也自杀身亡、自己也不敢回到魏国,只能漂泊异乡,所有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如果时间能够倒流,自己还会选择这样做吗?
会的!如果不这样做,那自己就不是信陵君了。“人争一口气,佛受一炷香”自己纵横江湖、饮誉六国,就是因为自己为人仁义、铲强扶弱、抱打不平、行侠仗义。这既是自己的招牌,更是自己骨子里的信仰和追求。如果这次自己对赵国危急无动于衷或无能为力,那自己这下半生就会生活在痛苦的阴影里不能自拔。自己可以丢掉性命,但不能丢掉荣誉和信仰。
正因为如此,知己侯赢才会想出非常手段帮助自己建立不世功勋。如姬、朱亥这些人之所以心甘情愿地帮助自己,就是想让自己完成信守诺言、兼济天下的志向和梦想,让自己可以帮更多的人、做更多的事,让这个战火纷飞的乱世能稍稍安静一些日子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