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朴凝练生动,三千年前的诗经到底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热心公益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

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孔子说的“诗”就是《诗经》。

《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也就是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社会生活。《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乐曲的意思,又称《国风》,分为十五《国风》,是黄河中下游流域,十五个不同地区的地方乐调。

例如《诗经》中的《周南》《召南》是指南方的歌谣,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汝河流域和湖北江汉流域的地方歌谣,《王风》是河南洛阳地区的歌谣。

《风》主要反映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因此《风》中的大部分诗歌是《诗经》的精华所在。

《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主要是王朝士大夫的作品。《小雅》的一部分是《诗经》的精华所在。

《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时用的乐歌,主要反映统治阶级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诗经》中有许多内容丰富、意味深长的诗句,至今依然被我们引用,成为经典语句,比如表达忠贞爱情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表达爱慕之心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虽然是二、三千年前的作品,但是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它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

语言美

《诗经》中的作品多数是以四言为主的句式,《诗经》的第一篇《关雎》就是四言句式,全诗三章,第一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已经广为流传。

这首诗极为优美,读起来富有旋律。但《诗经》中的句式并不是齐整的,在形式上并不追求统一规整,而是在四言的基础上穿插变化。

一些诗歌根据题材和情感的需要,穿插了二言、三言、五言、六言甚至七言、八言,参差变化,形成了一种灵活多变的句式,使语言更接近口语,语气更加逼真,贴近生活。

比如《王风·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这首诗是驻守边关的战士思念妻子的诗,格式并不统一,采用了三言、四言、五言、六言,诗人表达情感并不拘于格式。诗中采用日常化口语,用直白的语言叙述了真实的感情。

这种口语化的句子,更接近士兵日常生活中的语气,不但质朴、凝练、生动,而且显得情真意切,更能感动读者。

这种丰富多变的句式,随着朝代的变化,也发生了变化,例如后来的唐诗主要以五言和七言为主。

韵律美

《诗经》中的作品采用重叠复沓的章法,添加了语气助词和用韵,读起来更加富于韵律。

《诗经》中的作品最早都是一些乐歌,就是与音乐、舞蹈配合歌唱的歌词。随着朝代的更迭,曲谱遗失,音乐与舞蹈分离,《诗经》中的作品才作为“诗”而独立存在。

《诗经》中的每一篇都由若干章组成,每一章的字句基本相同,只是略有变化,形成一种重叠复沓的结构,在回环往复中达到抒情效果。

比如《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现实生活中每天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不会那么长,但是对恋人来说,一天不见,就像是隔了三个月、三个季节、三年那么漫长,离别就是一种折磨,是难以忍受的痛苦。这首诗通过排比、递进的手法,将相思之情逐渐加深,表达了强烈的情感。

《诗经》中的作品在重叠复沓的句式中,重叠大致相同的内容。这种重叠复沓的结构形式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重复中有变化。通过看似不大的变化,扩大和深化了诗歌的意境,使情感表达更加充分,更加强烈。

《诗经》中的作品还在重叠中采用口语,使用了:之、乎、也、兮等语气助词,使诗歌赋予旋律,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真实,增加了作品的韵律美。

《王风·采葛》这首诗中就添加了六个语气助词“兮”,使诗歌的语言更加接近口语,语气更加生活化,表达的情感更强烈。

《诗经》中的作品在用韵上并不追求统一的格式,语言自然和美,增添了诗的韵律美。

有的是每句押韵,比如《魏风·十亩之间》:“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句中的:间、闲、还三个字是押韵的。

有的是双句押韵,比如《桃夭》:“桃之夭夭,烁烁其华,之之于归,宜其室家。”句中的华和家是押韵的。

有的是一、二、四句用韵,比如:《秦风·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句中的苍、霜、方是押韵的。

除此之外,《诗经》还采用了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双声是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叠韵是指两个字的韵母相同,

比如《关雎》中的双声词:参差、梦寐,叠韵词:窈窕、辗转。这些双声叠韵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加了诗的韵律美。

意境美

《诗经》中的表现手法,前人归结为赋、比、兴三种,这三种表现手法体现出诗的意境美。

赋就是铺成叙述,对事物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作直接的陈述和描写,也就是直接的叙事,直接的抒情。

比如《周南·芣苢》,就是直接平铺直叙劳动场景,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撷之。

这是一首描写采集芣苢的诗歌。芣苢又名车前草,春天来了,芣苢长出了嫩芽,妇女们结伴采集,一遍劳动,一遍欢唱,展现出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分为三章,每章只变换了两个字,整首诗只变动了6个字,却生动、详细地描写了劳动的欢乐画面,从“采之”到“有之”;从“掇之”到“捋之”:从“袺之”到“撷之”,描写得细致、准确,将劳动的情景和过程,以及劳动时传达出的欢乐的情绪都表达了出来。

比就是利用普通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来打比方,启发读者的想象,充分地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比如《卫风·硕人》中描写女性的美:“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这首诗给出了古代美女的标准:手像荑草一样柔软细嫩,肌肤像凝脂一样光滑细腻,脖颈像蝤蛴一般洁白细长,牙齿像瓠犀一样洁白整齐,额头像螓一样饱满,眉毛像蚕蛾一样又细又长。最后传神地写出了美女的神采: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这首诗中的女子并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庄姜,她是齐庄公的女儿,卫庄公的夫人。

作者用了一系列的比喻来形容她的手、皮肤、脖子、牙齿、额头、眉毛,将人物的美貌描写得温婉动人,在读者面前勾勒出了一幅仕女图画,激发出读者各自不同的想象力,达到了比喻的效果。

兴又称起兴,就是借物言情,先描写景物,再写心情。《诗经》中通常以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虫鸟等起兴,先渲染出气氛,再表达心情。起兴的事物通常和要表达的事物有某些相似之处,能引起人们的联想。

比如《秦风·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首诗中,用芦苇、白露、霜起兴,水边的芦苇青葱茂盛,露水变成了霜,这些都是秋天的情景。

这些自然景物和后面追求的佳人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却营造出了一幅画面感,画里有青青的河水,有绿色的芦苇,有白露凝结成的霜。

秋天是万物凋零的季节,诗中用秋天的场景起兴,一开头就渲染了一种朦脓的,略带忧伤的气氛。

男子在这样的情景中寻找佳人,佳人似乎“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制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

诗中用自然景物为后续的情感做铺垫,表达男子缠绵悱恻的感情,这种感情是克制的、略带忧伤的,符合中国传统的爱慕方式,这首求爱诗思而无邪,直到今天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是《诗经》的鲜明特色,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对后世的诗歌也产生了影响,在唐诗宋词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诗经》里的作者都是无名的,最早的已经远离我们三千年了,但是他们留下的作品里有思念,有欢乐,有痛苦,有愤慨,这些情感穿越千年,今天读来依然感染着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23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