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对唐玄宗杨贵妃爱情的讽刺如何四纪为天
白居易《长恨歌》中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赞扬唐玄宗和杨贵妃至死不渝的爱情,是对他们凄美爱情的歌颂,但是在李商隐看来这两句诗就是对他们爱情的极大讽刺。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通过李商隐咏马嵬之变的诗来揭晓答案。
马嵬二首(其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这是一首批判诗,批判的锋芒直指唐玄宗,在生死攸关之际,昔日的海誓山盟都如浮云飘过,爱情真的是一文不值。
我们先来看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公元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月15日,唐玄宗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杨玉环自尽,史称马嵬兵变。
下面我来解读下这首诗。
首联,玄宗悲戚,荒唐招魂。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传说,天下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来世渺茫难求,可是唐玄宗和杨贵妃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
海外,借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句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
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实际上是否定了虚妄之说。
“九州”,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这一句如当头棒喝,喝断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今生无再续前缘的可能性。
颔联,兵变出逃,颠沛流离。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夜里只听到驻军中传来巡逻时的梆子声,不再有宫里的鸡人传唱报晓击筹的声音。
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
宵柝: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
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
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
筹:计时的用具。
长期做“太平天子”,沉湎于淫乐生活的唐玄宗与杨贵妃,从来没有听到过军营中报更的梆子声。在后宫中,连公鸡都不给养,安然高卧,自然有专门报晓的卫士。
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的详和之声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的警诫之声,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就跃然纸上了。
这两句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对“虎旅鸣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适应;
第二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
第三层意思,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示希望已幻灭。
“虎旅鸣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意思是:“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
颈联,马嵬兵变,凄凉可笑。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这一天六军全都停马不发,当年七夕玄宗和贵妃嘲笑牛郎织女一年才会一次面。
“此日”指贵妃赐死之日。
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后泛指军队。
驻马:指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
“六军同驻马”,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也一同“驻马”了,幻灭成空。
“当时”指七夕相约之时。
“七夕笑牵牛”,是对唐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
长恨歌(白居易)
描写马嵬兵变的诗句: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唐玄宗与杨贵妃七夕密约诗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此日”对“当时”,没有“当时”的荒淫,就没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也不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
诗人把六军愤慨之情与长生殿秘密之誓,相映成趣,相比之下,令人可悯而又可笑。
尾联,讽刺批判,虚伪自私。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为什么做了四十多年的皇帝,还不及普通百姓夫妻恩爱,长相厮守。
四纪:古人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四纪即为四十八年。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
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
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作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
诗中以平民女子莫愁婚嫁生活的幸福与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对比,反衬:唐玄宗虽贵为天子,却不如百姓的爱情甜蜜,生活幸福。
诗人借“莫愁”以寄托感慨,以一个反问句“如何”来作结尾,一方面,暗含指责批判,暴露了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另一方面也是对他们的爱情表示深深的慨叹,居高位却不能维护自己的爱情,令人哀婉痛惜。
对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你们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我是红鸿说诗词,每天精选一首古诗词,喜欢的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8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