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如何过端午

传家风丨扬正气丨铸族魂丨促发展

苏东坡

如何过端午?

端午,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所有传统节日中别称最多的节日。对于这个古老的节日,古人如何过端午已经不是新鲜话题,特别好奇的是,很多今人心目中大神一般存在的人物、才华横溢又懂生活的苏轼,会如何欢度端午佳节呢?在这个节日里,他会奉命写命题作文,歌颂太平盛世、风俗美物,就像为官家写公文材料一样完成KPI,他也会书写假日游玩之乐、兄弟离别之苦、夫妻绸缪之爱这样的真实生活。

放假游玩

苏轼画像相传李公麟绘

在宋代,端午、三伏、七夕、重阳、春秋分等节日,都要放假一天。苏轼笔下的端午,少不了社交游玩之乐。

元丰二年(年),在苏轼的一生中非常重要,这年三月,苏轼调任湖州知州,四月二十九日到任。五月初五,办公才一周就遇上端午假,苏轼初来湖州,当然要趁机好好游历一番,也可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于是他携带秦观等友人在这一天游遍了湖州有名的寺庙。苏轼写了《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秦观写了《同子瞻端午日游诸寺》。苏轼这一天游山、参禅、焚香、品茗、登高、寻幽,从早到晚,似乎仍未尽兴,开了眼界(“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兴奋到失眠,最后伴着夜禅写诗纪胜(“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按当时惯例,知州级别的新官上任,要给皇帝写答谢表,苏轼在正式办公后,也照例给宋神宗上了一道《湖州谢表》。七月,答谢表到了京城,监察御史何正臣、谏议大夫李定等新党官员认为苏轼针对变法,故意生事,群起上疏弹劾,给苏轼扣上了“谤讪朝政、愚弄朝廷、妄尊自大”的帽子,又翻遍苏轼以往“托事以讽”的诗文,断章取义,滥加罪名。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就被逮捕入狱,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这次苏轼差点就死于狱中,在被关押、审讯了一百多天后,经太皇太后曹氏等人出手搭救,才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出狱。“乌台诗案”可以说是苏轼一生的转折点,弟弟苏辙等一大批友人被牵连,苏轼逃过死罪,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受当地官员监视),不得签署公事。团练副使就是专为贬降官员安排的闲职。

明代画家朱之蕃《临李公麟画苏轼像轴》

元丰四年(年),苏轼贬谪黄州第二年,这年端午,他是作为座上宾,和黄州太守徐君猷一起欢度佳节,并赠送诗词留念,虽然苏轼已经44岁,选用的词牌却名为“少年游”,也可见当时心境是非常愉快的,一洗贬谪之痛。词曰:

《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银塘朱槛麹尘波,圆绿卷新荷。

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上片写天气清和,沐兰浴、喝菖花酒,都是端午习俗,古人非常重视在端午节洗澡,放假一天名曰休沐,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下片写政治清和,在徐君猷治理下,黄州监狱因为没有囚犯都长草了,公堂也因为没有诉讼而静悄悄,真是可喜可乐,时值佳节就当不醉不归,酒儿满起,歌儿唱起,宴会游乐,不要矜持……

也正是在这一年,苏轼在黄州营地以东得到一块地,开始躬耕于“东坡”。次年营造雪堂,“东坡居士”的名号响彻天下,并写下《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到了元丰七年(年),苏轼在黄州的第五年,按宋神宗的话说,他反省思过也算差不多了(“黜居思咎,阅岁滋深”)。宋神宗又觉得苏轼是个人才(“人才实难,不忍终弃”),心一软就想把他往身边近处召唤,于是苏轼调任离京更近的汝州团练副使。在赴汝州途中,游览了庐山。经过筠州(今江西高安)时,探望受他牵连,被贬为监筠州盐酒税,五年不得升调的弟弟苏辙。这次兄弟二人相聚十日,正赶上端午节,两人上一次相聚还是七年前的端午,在团圆的节日,吃着水饼(面条)、饭筒(粽子),两兄弟把酒言欢,一醉方休,倾诉比菖蒲根还苦的离别之苦,共忆家乡的食味和在眉山共度的少年时光,酒酣耳热之际,不知不觉两人讲起了四川话。要比酒力,苏轼仍然是大哥,苏辙醉倒在酒局,苏轼安置好弟弟后,由三个侄子陪同,游览了真如寺,一扫离别龃龉之感,并写下诗篇《端午游真如,迟、适、远从,子由在酒局》:

一与子由别,却数七端午。

身随彩丝系,心与昌歜苦。

今年匹马来,佳节日夜数。

儿童喜我至,典衣具鸡黍。

水饼既怀乡,饭筒仍愍楚。

谓言必一醉,快作西川语。

宁知是官身,糟曲困熏者。

独携三子出,古刹访禅祖。

高谈付梁罗,诗律到阿虎。

归来一调笑,慰此长龃龉。

元丰七年(年)八月,苏轼还没到汝州上任,改知登州,到任五天旋即调入朝中任职,终于东山再起。

元祐四年(年),苏轼在重获朝廷信任,并在朝中任职四年后,外调杭州知州,此时的他仕途回春,又二度在杭州任职,自然想有所作为。

苏东坡画像元赵孟頫绘

元祐五年(年)四月,苏轼搞了一个大工程——疏浚西湖。他命人取淤泥筑堤,堤上又筑桥,这道堤坝即著名的苏堤。五月,苏轼拜御史中丞,仍兼杭州知州。端午节,苏轼与友人登上了杭州著名景点十三楼,作《南歌子·杭州端午》: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杭州十三楼,山水相映,游人不绝,盘中有粽子和昌歜(又称昌菹或昌蒲菹,一种菖蒲根腌制品),壶中有琼浆玉液,听着《水调歌头》,传杯换盏,觥筹交错,谁还羡慕古扬州的竹西亭或歌吹亭!十三楼有苏轼这首词,足以媲美前人杜牧的“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应制献诗

凡应皇帝之命,作文赋诗,即为应制。按宋制,立春、端午等一年八节,皇帝会诏令翰林作诗,贴于宫廷门帐,叫帖子词。这些帖子词,或歌颂升平,或寓意规谏,在那个时代只是娱乐皇帝和后宫,在今人看来则可据以了解宋代文史、风俗。

苏轼画像明末陈洪绶绘

元祐元年(年)到元祐三年(年),苏轼任翰林学士。这期间,每逢端午,他也要写帖子词,《古今岁时杂咏》收录了苏轼端午帖子词50余首。这些应制之作说是应付之作更贴切,文学价值都不高,但保留了当时的时令节序、民俗风物。如元祐二年()端午所作《皇太妃阁五首》之三:“雨细方梅夏,风高已麦秋。应怜百花尽,绿叶暗红榴。”描绘了端午时节细雨纷纷、梅子成熟、麦浪荡漾、百花落尽、石榴正红的物候变迁。

年端午,苏轼进献的帖子词较多,《皇帝阁六首》之二写了端午采药的习俗:“采秀撷群芳,争储百药良。”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记载:“五日采百草,修制药品,为辟瘟疾等用,藏之,良验。”古人认为,端午阳气旺盛,百草入药,如民谚所说:“端午节前都是草,到了端午便成药。”《夫人阁四首》之一写了端午斗草之戏:“皇恩乐佳节,斗草得珠玑。”《皇太后阁六首》之二写了饮菖蒲酒去疾疫:“万寿菖蒲酒,千金琥珀杯。”《皇太妃阁五首》之三写了佩戴灵符、缠五色续命丝:“辟兵已佩灵符小,续命仍萦綵缕长。”旧俗于端午节以彩丝系臂、佩戴灵符,谓可以避灾延寿。《夫人阁四首》之三写了端午节结艾草、画天师的习俗:“五綵萦筒秫稻香,千门结艾鬓髯张。”古时的张天师形象,或为画像,或为泥塑,再以艾草作天师的鬓须,也有整个天师像都是用艾草编织而成的,在端午时节请来避邪镇妖。

苏轼画像,载于《晩笑堂竹庄画传》

端午当然不能少了粽子,苏轼的帖子词中不仅有各种粽子,还写了粽子的吃法。《太皇太后阁六首》之二:“朝来藉田令,菰黍献时芳。”其中“菰”是指茭白,别称高笋,果实称“菰米”,菰叶可用于包裹粽子;“黍”是指煮熟后有黏性的黄米,“菰黍”即菰叶包裹的粽子。《夫人阁四首》中“五綵萦筒秫稻香”,是指竹筒中装有高粱、稻米,竹筒外缠裹五彩丝线的杂粮粽。《皇太后阁六首》之五写了包有杨梅的水果粽:“不独盘中见卢橘,于时粽里得杨梅。”宋代的粽子中不仅加有果脯或蜜饯,还有“或加之以枣,或加之以糖,近年又加松、栗、胡桃、姜、桂、麝香之类”(吕原明《岁时杂记》)。《皇太后阁六首》之三写了粽子配冰酒:“翠筒初裹楝,芗黍复缠菰。水殿开冰鉴,琼浆冻玉壶。”其中“翠筒”就是如今的竹筒饭,是粽子的原型之一,古称“筒粽”,以苦楝子叶包裹。“芗”同“香”,古书上也指紫苏之类的香草,“芗黍”即香米,以菰叶缠裹,做成粽子。“冰鉴”是古代一种装有冰块的大口容器,可以冷藏食物。这些帖子词绘成了一幅“端午食粽图”:端午佳节,在临水的楼中,桌上摆满了筒粽、水果粽、香米粽等各类粽子,盘中盛着枇杷(诗中称“卢橘”)等时令鲜果,还配有冰镇酒水,足解夏日之热。

千年之誓

王朝云,钱塘人,年苏轼任杭州通判时将她收留为侍女,后纳为妾。年,在黄州时,朝云为苏轼生下一子,取名遯(或说“遁”),小名干儿。年苏轼赴任汝州途中,行至金陵时,他和朝云的儿子夭折,他写有哭亡子诗二首,其中写到自己“归来怀抱空,老泪如泻水”,写到朝云的悲痛,情真意切,哀毁至极:“母哭不可闻,欲与汝俱亡。故衣尚悬架,涨乳已流床。”

绍圣元年(年),章惇为首的新党执政,苏轼被宋哲宗贬谪至惠州,侍妾王朝云不离不弃。绍圣二年(年)端午前一日,五月初四,苏轼为朝云填了一首词:

《殢人娇·赠朝云》

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

空方丈、散花何碍。

朱唇箸点,更髻鬟生彩。

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好事心肠,著人情态。闲窗下、敛云凝黛。明朝端午,待学纫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

词中,一个白发苍颜的自己,已进入维摩境界,清净无欲,一个朱唇如画、髻鬟生彩的朝云,就像散花天女一般,在一丈见方的室内,两人朝夕相处,虽说天女散花,维摩诘片花不着身,但苏轼和朝云相伴的这些情态,不是三生三世,是千生万生仍在。闲窗下,朝云收拢头发,凝聚眉头,平静严肃地忙着捻缀兰草,准备在明日端午节佩戴,还向苏轼索要一首好诗,书写在裙带上。

其实苏轼在前一年来惠州时,感念朝云不弃,曾赠送过一首诗,就叫《朝云诗》:

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玄。阿奴络秀不同老,天女维摩总解禅。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因缘。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阳云雨仙。

苏轼自序:白居易年老体病时,歌舞伎樊素就离他而去,“予家有数妾,四五年相继辞去,独朝云者,随予南迁。”苏轼对朝云内心感激,所以作《朝云诗》相赠。这首诗中,他同样将二人比作天女和维摩诘,舞衫歌扇都成了旧日因缘,如今二人像老夫老妻一般相依相伴,参禅读经。

张大千《东坡居士笠屐图》

既然朝云要一首和端午时节相配的诗,苏轼当然不能吝啬。当日又作了一首《浣溪沙·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更多更新资讯,我们做的视频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6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