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讲蛾眉皓齿伐性之斧,到底何意老
俗语就像一面蒙着灰尘的镜子,虽然看起来特别的不起眼。但如果将镜面上的灰尘拂去,就会发现依然可以清晰地照出世间百态。每一句俗语就是一个人生道理,而且也是老百姓生活经验的结晶。所以虽然看起来比通俗,但其蕴含的思想和精神,却总是散发着一缕光辉。
相对于其他比较粗俗的俗语来讲,“蛾眉皓齿,伐性之斧”却富有文学气息。
如果单从字面意义上去解释,长着漂亮美貌和洁白牙齿的美人,就要砍伐性命的斧头一样。深度分析之后发现,这句俗语,原来是将美色比喻成了锋利的斧子。
事实上这句颇具文学色彩的俗语,其实是古人创造的劝诫之语。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无论男女,几乎每个人都有一颗色心。正所谓“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天下无好人”。
一、“蛾眉皓齿”意义诠释
这句俗语,出自汉代司马相如的《美人赋》:“有一女子,云发丰艳,蛾眉皓齿,颜盛色茂”。
蛾眉指代女子长而美的眉毛;皓齿则是专指白色而又整齐的牙齿。唇红齿白的美女甚是招人喜爱,尤其是对于文人墨客来说,更是一种高雅的人生享受。
“蛾眉皓齿”指的就是美女,多年前的汉朝时期,如果有如此姿色的美女,一定会成为众多男性的仰慕对象。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中,“蛾眉皓齿”也依然是用来形容,拥有倾城之色的时尚美女。
《诗经·卫风·硕人》有诗云:“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这句诗从全方位写出了,古代人对美女的认知标准。也就是说,“蛾眉皓齿”只是其中联想,纤纤玉手、肌肤嫩白、颈部白皙等,都是评判古代美女的标准。
相信大家都知道眼睛是心灵的成功,一个能够拥有“蛾眉”的女性,她的一双眼睛也一定会非常漂亮。眉目传情、脉脉含情、暗送秋波等,都是通过眼睛进行传情。这其实也是女性,最令人痴迷的地方。
第二、“伐性之斧”的含义
“伐性之斧”出自《吕氏春秋·本性》:“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
“伐”为砍伐、征伐之意,“性”指代则性命、生机。“伐性之斧”字面意思为用斧头砍伐性命,内涵却是比喻危害身心健康的事物。
“伐性之斧”的指代对象为“蛾眉皓齿”,这这句俗语放在一起解释,可以理解为过于沉迷于妖艳的美女,就像是拿斧子砍伐性命一样,实际上就是在强调女色的危害。
早在几千年之前的古人,就已经知道了沉湎于色的危害,现代人就更应该引以为戒。
正所谓“色字头上一把刀”,古代历史中有很多帝王将相,虽然创造出了令世人仰慕的功绩,但最终却都没有逃过“色劫”。甚至有很多人因为好色而身败名裂,时至今日依然是人们参与饭后的谈资。
大家比较熟知的隋炀帝杨广,为了贪恋美女曾“三下江南”。这其实也直接导致了曾经无比强大的隋朝,在农民起义中顷刻瓦解。
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唐玄宗,也是因为过度宠爱杨贵妃,而最终导致马嵬坡兵变,盛极一时的唐朝开始转入衰退期。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长恨歌》开头四句诗歌点明核心,尤其是“汉皇重色思倾国”一句,就把唐玄宗好色的本性描绘得淋漓尽致,他好色无度并终致唐朝衰落。
古往今来因贪恋美色,而亡国的人不计其数。美女虽然能够给人以感官享受,但如果过多留恋美女反而会受其牵制。“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这就是古人贪恋女色的真实写照,同时也为现代人敲响了警钟。
结语
俗语“蛾眉皓齿,伐性之斧”,其实是古人劝诫世人的警示恒言。无论是高高在上的封建统治者,还是生活在大千世界中的芸芸众生,一旦贪恋美色就会误入歧途。虽然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没有把握好尺度就会殃及自身。
这句俗语虽然只有八个字,但是却真切地写出了美色误国的道理。虽然很多平凡人对这句话不以为然,而且在日常生活中私生活特别混乱。但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善恶有报终轮回,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