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教学如何体现年级特点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先辈前贤智慧的结晶。正确、工整、清晰、美观地书写汉字,不仅可以令人耳目一新,唤起精神上的愉悦,而且可以培养严谨细致的品格。《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写字教学总的要求是:认识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个左右,并有一定的速度。要使学生会写铅笔字和钢笔字,学习写毛笔字,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并有一定的速度,具备正确书写汉字的基本能力。通过写字教学,使学生初知书法,欣赏书法,培养传承祖国文化的责任感。
可现实情况是:能把字写得漂亮的学生凤毛麟角。学生在书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笔画不规范,间架结构不合理,字体不美观,错别字多。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老师们对写字教学不够重视,写字教学的时间无法保证;作业量超标,教师对学生书写要求不够严格;电脑的普及对写字教学的冲击……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教师缺乏书法专业知识,没有进行系统性的训练。各个年级的写字教学几乎是同一个模式,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那么,写字教学如何体现年级特点呢?为了确保论述的科学性,特选择几册语文的11课作为例子,进行详细说明。
低年级(一年级上学期):一笔一笔地教
基本要求:①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②认识常用汉字~个,其中~个会写;③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④养成正确的写字姿态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学习完汉语拼音后,开始学习认识和书写汉字。刚开始书写的汉字以简单的独体字为住,逐步学习基本笔画。万事开头难!学生刚接触写字,容易写得歪歪扭扭,不成样子。教师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放慢速度,稳扎稳打,要切忌贪多求全,心浮气躁。每篇文章后,要求书写的生字有3—4个。考虑到学生的注意力不够持久,建议将写字任务分散在两个课时进行。在教学生书写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多进行示范,一笔一笔地教,甚至手把手地教,力求把每个笔画写正确,写规范,写到位。每个笔画的高低、长短、斜正、收放等,则需要学生一点一滴地观察,一笔一画地落实。
例如:人教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11课《我多想去看看》
本文需要书写的生字有四个:广、升、足、走。在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进行观察:这个字由几笔组成?分别是哪几笔?你认为每个字里那个笔画最重要(主笔)?有没有笔画写在横中线、竖中线上?学生观察后,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就本文的四个生字而言,需要注意下列问题:
广:点要写在竖中线上,横要写在横中线上面三分之一的地方,横和竖要舒展。特别是撇画,在写的时候要先竖后撇,这样才不至于写出来的字歪斜;
升:中横在横中线上,短撇要短促有力,竖撇要先竖后撇;
足:口作为字头,要写得小巧,形状上要上大下小;撇与捺要舒展;
走:中横要长,在横中线上。上面要写一个“土”字。撇与捺要舒展;
写完四个字以后,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四个生字中都有撇画,但名称不同:竖撇、短撇、长撇。它们在书写的时候,长短、斜度不同。
写完一个生字后,与书本上的例字进行比照,看看那些笔画写得好?那些笔画不到位?有条件的话,要将学生的练习投影、放大,大家共同评价,相互学习。
低年级(一年级下学期、二年级):一部分一部分地教
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一类生字的数量几乎增加了一倍多,达到8—12个。以前书写过的许多字,摇身一变,成了偏旁、部首。许多字作为偏旁使用的时候,字形发生了变化:有的些形体变了,如“月”做偏旁的时候,就变小变瘦;有的部分笔画发生变化,如“足”做偏旁使用的时候,原来的撇就变成了竖,捺变成了提;还有的则是脱胎换骨的变化,例如“心”字做偏旁的时候,变成了“忄”。汉字的常用部件有几百个,都需要学生去观察和比较,寻找其中的规律,才能帮助识记,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每一个部件,在书写时,都组织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破译形体美观匀称的密码,例如:“亻”的竖写的撇的二分之一处,“氵”的三点要形成弧型;“辶”的头要小,捺要一波三折等。训练的时候,要让学生一部分一部分着眼细节,一点一点地总结和积累。
例如:人教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11课《难忘的泼水节》
本文需要书写的生字有12个:龙、恩、寿、柏、泼、特、敬、鲜、脚、度、凤、凰。根据这些生字的偏旁、部首的特点,需要教师进行指导的生字,可以确定为如下几个:
恩:上窄下宽,写好下面的心字底;
寿:上半部分的三个横要有长短变化,撇要尽量靠左,为“寸”留出位置;
特、鲜:左边不见的最后一笔要变成提;
凤、凰:风字框要稍微高一点,但不要太宽,为里面的部件留出位置;
每一个部件训练得扎实到位了,就为中年级的生字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有效地预防了学生书写中的不规范笔画。
中年级:一组一组地教
基本要求:①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②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个,其中个左右会写;③会使用字典词典,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④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后,学生已经掌握了所有笔画和绝大多数偏旁部首,学习中心应该转移到各部件的组合搭配上来。每个字有几部分组成,各部件的大小、高矮、胖瘦、斜正等形体特点,以及向背、穿插、避让、呼应等组合规则,就成为教学的重点。汉字的结构,无非是独体、上下、上中下、、左右、左中右、半包围、全包围、品字型等几大类型。每篇课文,需要书写的汉字有十几之多个。一个一个地进行指导,浪费时间不说,效果不见得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增强“类别”意识,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按照结构特点分成几个大类。教师只选择每个类别当中最具代表性的生字进行书写指导,起到训练一个,带动一组的效果。
例如:人教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11课《蝙蝠和雷达》
本文有12个生字:蝙、蝠、捕、蛾、蚊、避、锐、铛、蝇、揭、碍、荧。其中,有一个半包围结构和一个上中下结构的字,其余的生字全部是左右结构。在教学写字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类,然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生字指导学生书写,其余的让学生独立联系。
再细致一些,这些左右结构的字有一个共同特点:左小右大。除了“捕、揭”之外,其余的7个生字都要写得左高右低。这样一来,本文需要书写的生字可以分成下列几类:
左小右大、左高右低:蝙、蝠、蛾、蚊、蝇、锐、铛、碍
左小右大、左高同高:捕、揭
半包围结构:避
上中下结构:荧
有了清晰的分类后,就有效地避免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尴尬,教学就有了针对性。指导学生书写的时候,我们只需要从每一类中选择一个即可。依据本文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选择如下四个生字:
蝙:左小右大、左高右低,要注意穿插避让,“扁”的长撇要插到“虫”的下面;
揭:左小右大、左高同高。提手旁约占三分之一。要注意右下部件的正确壁画以及笔顺;
避:半包围结构。“辟”的笔画比较多,要尽量挤紧一点,走字旁要尽量舒展,托住里面的部件;
荧:上中下结构,上中小,下面大。中间宽,两头窄。
高年级(5~6年级):有选择性地教
基本要求:①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个,其中个左右会写;②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③能用毛笔字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到了高年级,教学的重点转移到阅读与理解上,文本加长,教学多采用默读与浏览的方式,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教材中编排的生字比中年级有所减少,但也不可能做到逐一指导。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了学习生字的能力,也把握了书写的基本规律。大部分生字,要放给学生自己去写。教师应遵循“少而精”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教。这时,教师的指导除了如何把字写美观外,更重要的是写正确。因为,学习过的生字越多,就越容易在书写和使用的时候混淆。教师提醒的字,不一定就是教材中规定的一类生字,也可以是文章中出现的常用二类字,还可以是容易写错的形近字。
例如:人教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11课《晏子使楚》
本文需要书写的生字有8个:辱、蔽、囚、淮、柑、枳、贼、赔。在指导的时候,考虑到学生有可能把部分生字混淆,书写时出现问题,教师要采取先入为主的策略,让学生观察发现,或者是教师带着学生一笔一笔进行练习。本文需要提醒的生字为:
辱:上面是“辰”,要防止学生多写一撇;
蔽:四个点有所区别,上面两点形成一组倒“八”字点,下面是一组“八”字点;
淮:左边有三点,因为它是一条河流;
其余的生字,可以让学生自学。另外,“侮辱、规矩、盗贼”等容易写错的常用词,教师也可以进行训练。
总之,依据现行教材的编排特点,写字教学要依照“笔画—部件—结构—易错”的思路组织教学,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只有每个年级明确了重点,段抓住了关键,才能有效地进行衔接和过渡,才能最终走出写字教学效率低下的怪圈。
屈太侠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