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四年级上6蝙蝠和雷达揭开蝙蝠探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内容,了解科学家三次实验的过程及揭示的秘密。
3.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本课学习的课文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更便于学生理解内容。教师还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1.播放蝙蝠飞行的视频,由此引入新课。
2.板书课题(蝙蝠和雷达)
注意“蝙蝠”两个字都是虫字旁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地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二、朗读课文,疏通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疏通字词。
2.指名朗读生字词,老师及时纠正。
3.讨论识记方法:
偏旁归类法:蝙、蝠、蝇、
辩析形近字:蝇、绳
4.学生在书写时,教师巡视指导,并表扬写得比较好的学生,以激励他们认真书写。
设计意图:可以提升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1.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的什么?
2.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2.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3.蝙蝠靠超声波在夜间飞行。飞机装上了雷达,得以安全飞行,这是科学家利用仿生学造福人类的体现。
你们还知道生活中哪些发明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吗?
电子蛙眼——青蛙
有旋转炮塔的坦克——乌龟
迷彩服——蝴蝶
3.题目是《蝙蝠和雷达》,但是课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写飞机?
(描述飞机平稳地在夜空中飞行,是为了激发学生探究飞机、蝙蝠和雷达三者之间的关系,起到激发读者兴趣的作用。)
4.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来研究蝙蝠夜间飞行?
科学家通过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分析,能够让学生感知课文大意,了解课文的结构层次。
四、体会蝙蝠高超的飞行本领
1.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画出蝙蝠飞行本领高超的句子。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即使……也……”你知道这个句式强调了什么吗?
这个句子强调了蝙蝠高超的飞行本领,为下文人们对蝙蝠进行实验做了铺垫。
2.蝙蝠飞行本领这么厉害,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敬佩)
3.科学家一共做了三次实验,为什么第二次和第三次实验写得那么简单?
(因为后两次实验的方法和第一次相似,为了避免重复所以简写了,这样写更能让重点突出。)
4.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反复”是什么意思?可以去掉吗?
“反复”是一次又一次。不可以去掉,加上“反复”更能说明科学家为了发现蝙蝠飞行的秘密,做了很多研究,如果去掉就不能表达出这个意思了。
“反复”和“终于”这两个词告诉我们,人们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往往要付出艰苦的代价,甚至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
思考:蝙蝠和雷达有哪些联系?
1.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嘴巴。
2.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嘴里发出的超声波。
3.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耳朵。
对于本课的教学,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紧围绕科学家的三次实验和由蝙蝠受到启发而发明的雷达入手。
但无论是蝙蝠还是雷达都离学生的生活都比较远,因此,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思考都较为浅显,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提升不大,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更加贴近生活。
句段赏析
1.清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一个特写的镜头,描述了飞机在夜空由远及近地飞行的情景。使原本枯燥的说明文变得更加的生动形象,目的是引出飞机在夜间为什么能安全飞行的疑问。
2.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赏析:这句话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先提问,后回答。目的是引起读者的兴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3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