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济南有座大佛头
大佛头,位于山东济南市千佛山东南的佛慧山上,因山上有座巨大的石刻头像佛而闻名。
大佛头在儿时的印象里那可是个荒凉的地方。那时候我们家在大观园东邻,要去大佛头那得走十多里路,童年时可不敢去,但经常听宿舍院里的大孩子们说,他们常上那儿去逮蝈蝈儿。
少年时好像是伙同院里的发小们去过一次,朦胧中也记不清了。小学还未毕业我就随家里去了外地,直到中学快要毕业时我们家才回到了济南。
青年时期那可是没少去大佛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儿仍然是个人迹罕少,荆棘蓬蒿的地方。但一颗年轻的心却羁绊不住向往大自然,越是荒芜的地方越是原始野味十足,风光无限,更能激发起我们去踏足的跃跃欲试。那时候只要有辆自行车就搞定了,济南的四周远郊,我和女友的足迹都踏遍了。
那时去大佛头进山时没有如今的两座牌坊,没有修葺规整的台阶,没有亭阁楼台,也没有如今看到的大佛头石室前面的宽敞平台,佛龛前面仅可容十数人立足,数尺之外就是悬崖。
(摄于年的大佛头拱券门前)
要想看大佛头,就是一条直上直下的土山路,坡陡路滑,年老体弱者到此皆望而生畏,只好退缩。听母亲说年轻时曾和单位的人们来过,她就没能上去。哪和现在似的,台阶道曲折回转,栏杆相助,耄耋(音毛叠)幼童皆可拾阶而上。当时的荒草足有半人高,曾有人刻石诌诗,后来修路,那块刻诗的石头也不见了。有一段时间社会风气混乱时,风闻还有假李逵在那儿剪径劫道,那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当然现在则安全多了。
后来结婚后,我们还时常去爬,直到有了儿子,便带了小家伙一道去。那时走的还是千年古道,小子从小让我带着四外郊野也跑遍了。直到后来修了台阶路,儿子也长大了,却也翅膀硬了,脱离了父母的羽翅呵护,单飞远翔了,爷儿俩就再没一起来过。这还真有点状似动物界的天然规律。
说起那大佛头,高7.8米,宽4米,雄伟壮观,面容圆润,法相端庄。殿外中间券拱门,额书“大雄宝殿”,为清末御史张英麟手笔。因佛像仅雕胸肩以上,当地俗称为“大佛头”。佛像上建有佛龛,东壁勒“大慈大悲”四个大字,亦为明人题书。石佛头像据传是隋唐旧制,又云刻于北宋景佑年间(年),券拱门外北岩壁上有北宋镌刻的方形密檐浮雕塔两座,如此说来那也有近千年的历史了。
(摄于.10的大佛头)
为什么只有佛首而没有佛身呢。据考证,本来当时计划是雕刻一座佛身像的,但是佛头雕刻完毕后,发现下面的山体土质石质非常松散,多是些片岩块石,不可能再雕琢佛像身体,只好放弃剩余的工作。
凡是寺院中之大雄宝殿者为主殿,所供奉之主尊必定是佛像,而非菩萨或护法像。大雄有说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也可特指“佛”宝。三宝殿,指佛教信徒举行佛事的地方,我们常说的“无事不登三宝殿”就是指除非有礼拜,供养等法事活动时,僧众居士方可进入大雄宝殿,其它时间不得随便在此走动喧嚷。后来才逐渐引申成了“有事才来,无事不往”的嘲讽含义。
在大佛头北麓有佛慧寺遗址,所以古代这里也称佛慧山。该寺建于唐代,至宋朝又重修改名为开元寺。济南城内开元寺自金元衰落后,在明代佛慧寺旧址重现开元寺之名,据猜测可能是开元寺僧人从城内迁至此处,重续了香火。
(佛慧山开元寺遗址摄于年)
年,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曾对老城区县西巷北宋砖雕地宫和佛教造像窖藏坑进行发掘,确定为唐朝开元寺遗址,共出土80余座佛像。据考证这批造像多为北朝到宋代的作品,与大佛头以及开元寺遗址佛像是同一年代的。之前在济南高都司巷等地也出土过很多高级窑口的瓷器,还有大量白瓷等,制作堪称精美。可见当时的济南经济繁荣,生活水平较高,而且佛教文化很兴盛。
石窟造像源于印度,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从南北朝开始,造窟风气十分流行。隋文帝杨坚其生母为济南历城人,平素信佛。他为了纪念母亲,特意在济南大兴佛事,整个南部山区,都存留了大量的摩崖石刻佛像,所以济南地区也就成了当时全国的佛教中心之一。
开元寺近年来进行了一些修缮,新建了些亭阁,青石栏杆,遗址尚保留了许多佛像、崖刻,是游人观赏休憩的好地方。
(开元寺遗址中的甘露泉.济南古七十二名泉之一.摄于.1.23)
再后来的我中年一段时间,俗世繁琐常羁绊,大佛头就有数十年没去,很生疏了,生疏到竟忘了怎么找路线去的地步。因为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城市扩建,道路扩展的像是吃了激素,过去几十年上百年不会变的东西,突然像是坐上了一列刹车失灵的高速列车,你一两年不去,那地方就突然消失了,或变得面目全非,如果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千年古城的老城墙早没了,历经了数百年风雨的老街道一个一个的也没了,德国人设计建造的老火车站没了,一座座上百年的老建筑没了,一座座老宅院没了,一座座村庄没了------
马路倒是拓宽了,现今成了轿车排队的停车场,结果反而比原来更窄。老街道老宅院拆除了,现今成了鳞次栉比千篇一律的商品楼。尚存的老街道壅塞了小轿车、老头乐电动三轮车、流动摊贩的脚踏三轮车------
只是近些年又有了喘口气的片段空闲,大佛头才又去的勤了些。就像网友们说的,没有门票,远离尘嚣而又路途不远,群山脉联,闲适安静等优点,成了本市喜爱爬山的驴友们的首选。
就是这个佛慧山,那可是济南市区南部最高的山,海拔米,山势峭拔,悬崖危立,山体厚层石灰岩崩塌形成的灰白色崖壁与茂密植被交相呼应,形成层峦叠嶂的景观。
“佛山赏菊”曾为古“历下八景”之一,这里所说的佛山不是指千佛山。崇祯《历城县志》卷二《封域志·山川》中“佛慧山”条下云:大佛山,城东南十里,一名佛慧山,上有文壁峰,下有甘露泉,中有宝刹曰“开元寺”,旧名“佛慧寺”。有宋题名刻记,悬崖凿为石室,昔人多读书其中,今废。此山峰峦突兀,涧谷萦迴,丹树黄花,更宜秋色,有修落帽故事者,无不吟眺于此焉。故八景标为“佛山赏菊”。古代这里又称为大佛山。据说每逢秋季,山上漫山遍野的野菊花点缀在青松翠柏之间。明朝诗人边贡在《九日登佛山》中曾赞曰“背领丹枫直,垂岩紫菊肥。”
说到这里,我突然悟到,老济南人口口相传的大明湖“佛山倒影”,是否也是指的是佛慧山的倒影,而并不是人们常说的千佛山的倒影呢?因为千佛山海拔高度仅有米,连胡适先生等人也不承认千佛山的倒影。但佛慧山映入大明湖的倒影却是真实的,我在去年和今年年初都分别拍摄过,还刊登在了齐鲁壹点网上。
佛山倒影摄于.1.14
(佛山倒影摄于.1.14)
老济南人都知道南部还有个橛子山。
解放前橛子山顶确实有个石头橛子,高约八九米,呈塔形,直径约五米,是用石灰岩石块垒成的(后遭毁坏,在原地建了一个通讯铁塔)。因它是市区南部最高的山,民间传说,济南府犹如一条大船,漂在泉水上,又恐黄河决堤淹没城池,所以上天用一根看不见的绳把船拴在橛山顶的橛子上,以此来拴住济南城。明朝朱棣攻打由山东参政铁铉把守的济南城时久攻不下,就曾经计划水淹全城的。橛子顶的下方就是大佛头,传说寄予了百姓祈福的美好愿望。
说到这里读者们也许稍稍理出点头绪了——其实大佛头、开元寺、佛慧山、橛子山都是在同一座山脉之体上,只不过是有官方和民间以及年代的不同称呼而已。
罗袁寺在大佛头西麓,是座朝北倾斜,崖头叠罗错互的山。从远处望去,犹如一头怪物在怒吼,老济南人又称之为螺蛳顶。
(佛慧山的螺蛳顶摄于.5)
我看有许多书上和报刊记者则写成了螺丝顶?又是大谬矣!所谓螺蛳,即济南人称呼的“嘎啦油子”,那可是济南街头的一道风味小吃。螺蛳与螺丝同音,所以不明就里的人,人云亦云的就写成了螺丝顶(这和螺丝有何干系)。而如果你们去看那个螺蛳的顶角就明白了,正是我们所说的这个山崖形状。
螺蛳顶的下面就是千米画廊。在山腰间搭建了一条蜿蜒曲廻的栈道,全长千余米,间隔建有凉亭台阁,便于游人休憩赏景。从栈道亭台北望,可一览千佛山、大羊头、平顶山、燕子山等,山之状而如此名矣,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这项工程值得称赞,大大方便了人们的行山安全。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来爬山时,这座山体中间的岩壁间只有一条游人踏出的仅容两人错身的小路,尚需躬身俯首而过。半米外的脚下便是垂直的百丈悬崖,胆小的人走到这儿腿都打颤,只好掉头返回。
(佛慧山螺蛳顶全景一览摄于.5)
现在的栈道有一段还加罩了顶棚,因上面岩体松散,时有碎石掉落。那上面还有一个鹰隼窝洞,我曾爬上去看过,现今在罩顶上面看不见了。
喜欢体验原始风趣的还可以从长廊亭边折回野道登顶,沿山脊东行返回到黑风口。继续东行攀山便可至大佛头和橛子顶,如不想再登高也可就此下山至山脚下大门牌坊。
著名的黄石崖位于螺蛳顶千米画廊的下面,是北魏年间所雕造,与洛阳龙门石窟的造像一脉相承,也是济南地区最早的摩崖造像遗迹。石壁上有石窟及摩崖造像85尊,残存佛龛19个,造像题记8种。佛龛多为尖拱,拱额上有火焰、唐草、飞天、供养者、佛传图等装饰,佛像多为弥勒和少量的释迦牟尼像。
(佛慧山的黄石崖摄于.5)
据科研资料载,佛慧山上约有种植物、余种动物。——植物咱数不过来,但动物咱可没见有这么多。即便是昆虫、飞蛾、蚂蚁都算上,能有这许多?近几年大力兴修土木,植物种类有所减少,有几种已经很难见到了。
年佛慧山划入千佛山景区,进行了施工改造,大部分改造的还不错,但有些就出力出工不讨好。其实多保持一些原始野味,少破坏些自然生态会更好。譬如山道不一定非要全部砌上台阶,保持一点之前游人踏出来的山道岂不是更有天然趣味。还有那个存在了数百年的古道,用石头石片插成的石头路也给改造没了,只留下了两三米的可怜一小段;还有原来遍山可见的野菊——主要是甘菊、委陵菊也垦荒没了------。
如今山上偶尔可见松鼠,我看见过。小松鼠似毛张飞,大耳、高冠、长尾、全身赤黑,轻盈的在柏枝间上行下窜,也并不怕人。听保洁员说,这是景区从东北引进的。祈愿景区能再撒播些各类菊花的种籽,重现当年佛山赏菊的胜景,仅仅靠摆放些花盆是不够的。
春至登山赏花,新芽绽绿,鸟鸣幽涧,翠若烟云;夏至树木蓊翳,荆柯绿嶂,解衣御风;秋至登高赏菊,青林点云,红叶染醉;冬至雪覆寺迳,庙静清远,寥廓清肃。
大佛头,一个可约伴,可独行,健身悦心,清净心灵的好地方。
.1.27
注:文中图片皆由本作者拍摄(篇首和篇尾照片摄于.1.23)
作者简介:文苇,年出生于济南。从未离开过故土,虽期间在章丘、平阴居住过数年,现也划归为济南市。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发表作品以来,在省内外报刊发表作品仅过百而已。诗歌、散文获奖四十余次;摄影获奖七十余幅。
壹点号文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405.html